宋積雲宋三良 作品

第三百一十五章(第2頁)

  這幅羅漢圖不管是從畫工和佈局都普通,但元允中在這麼多的畫作中指了這一幅,還打著為他們家窯廠買圖樣的旗號,她少不得要仔細瞧瞧。

  “畫的是歡喜羅漢,”她一面打量,一面沉吟道,“線條細密,筆峰銳利,羅漢僧袍濃淡相宜,上不留天,下不留地,構圖也算可以。只是歡喜羅漢既然被稱為‘歡喜羅漢’,就是因為他笑口常開,有著‘心覺佛在,即感快樂’之悟。這幅畫裡的歡喜羅漢卻目光無神,神色拘謹,稱不上佳作。”

  這畫當然不止這一點點缺憾,但她也不必一點面子也不留給畫者。

  誰知道這畫畫的人是誰呢?

  她只需要表達自己的不喜歡就行了。

  元允中贊同般“嗯”了一聲,走了幾步,又指了其中一幅梅蘭竹三友圖,道:“這幅呢?你覺得如何?”

  那就更不行了。

  宋積雲道:“畫功很好,歲寒三友講究的就是個凌霜傲然的氣質,這畫少了些許的精神。”

  元允中頷首,又指了幾幅畫。

  宋積雲一一有所保留地點評了幾句。

  能入眼的幾乎沒有。

  宋積雲有點理解元允中那句“救濟”的意思了。

  這些書畫者可能學問不錯,但畫畫,還差了點意思。而被元允中指給她看的字那就更加慘不忍睹了——全是館閣體,嚴謹端正,或大氣或爽朗,作為科舉御用字體那是一個比一個寫得好,可作為瓷器的圖樣,卻少了趣味性。

  她甚至對元允中道:“你那麼小就能金榜題名,字肯定也寫得很好。我們與其買別人的字,還不如請你寫呢!”

  至少他的瘦金體她就親眼見過,筆鋒遒勁,硬爽嶙峋,細瘦挺拔,很有功底。

  畫個花鳥,題個跋,放在壓手杯上,端莊沉穩又不失大氣雍正,非常的漂亮。

  元允中不置可否。

  那掌櫃就滿頭大汗的陪著個三旬左右的男子急匆匆地走了過來。

  男子遠遠地就朝著元允中拱手:“哎喲,小元公子過來怎麼也不讓僕從提前說一聲,我也好提前準備些上好的佳作供您挑選。快,快,快,請了小元公子去雅間用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