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積雲宋三良 作品

第一百六十一章(第2頁)

  並不太看好玉瓷日常瓷的銷售。

  宋積雲贊同項陽的看法,她叮囑周正:“就看接下來幾天我們窯廠的日常瓷會不會恢復如常了。”

  但她也不想就這樣被動地捱打,她和項陽、羅子興等人商量:“我想燒釉上彩。”

  所謂的釉上彩,就是在青花的基礎上點綴其他的顏色。現如今最常用的顏色是礬紅,燒出來是帶著桔色的紅。

  此時的瓷器銷售有兩大塊,一是節慶大家要宴客;二是成親要陪嫁。帶著紅色的瓷器肯定銷路好。

  羅子興擊掌稱好,但擔心技術:“誰都知道青花礬紅的釉上彩好,可成品率太低,價格又高,普通人家未必買得起。”

  “技術你們不用擔心,我來把控。”宋積雲淡淡地道,“買不起成套的,買一對圓盤或者是一對梅瓶回去做裝飾,普通人家還是負擔得起的。”

  汪大海因為之前的事格外的巴結宋積雲,聞言立刻奉承道:“還是大小姐厲害,這麼獨闢蹊徑的主意都能想得出來。我看,我們就應該聽大小姐的,冒險一點,開窯燒青花礬紅釉上彩。難道還賣不贏那白慘慘的祭瓷不成?”

  宋積雲看了他一眼。

  他立刻獻媚地笑了笑。

  宋積雲有點沒眼看。她越過汪大海問羅子興:“我們之前準備抽調到玉瓷坊的人,臨時改燒釉上彩能行嗎?”

  燒的瓷器各類不同,挑選的人也會有所不同。

  釉上彩需要燒二次,一次高溫燒青花,一次低溫燒礬紅。而且既然是要燒喜慶的顏色,那就得喜慶的圖案。祭白瓷不同,只需要把型做出來就行了。

  羅子興一面在心裡盤算著,一面回答宋積雲:“可以從其他作坊裡抽人手,這個我來安排,保證沒問題。就是砌窯,燒兩次,一爐窯要燒兩次,需要砌兩窯,得和昌江幫的人說好了。”

  景德鎮這邊,有專門砌窯的,因都是昌江籍人,老鄉帶老鄉,族人帶族人入行,故窯廠統稱他們為“昌江幫”。

  “我們家是大窯廠,一年四季生意不斷。”宋積雲倒不擔心,笑道,“總有人願意先做我們家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