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都督 作品

第六六七章 歷史的魅力(第一更)


於東只會在離潮村給他們上一節課,如果只是給他們講一些課本知識,即便是課講得再好,意義也不大,倒不如給他們打開思路。

他要教給學生們的,是一種學習思維,一種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的思維。

孔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不到學生努力想明白,但還是想不透的程度時,就不去開導他。

不到學生心裡明白卻又表達不出的時候,就不去啟發他。

這句話很有道理,但是於東並不完全贊同。

基礎教育,老師就要引導學生努力地想明白,然後再去開導他們。

比如這個“於”字,如果沒有老師引導,又有幾個學生會主動去研究它的意思?

再延伸到他們平時所學的詩歌,學生們總是把那些詩詞背一背,然後就扔在了腦子裡面,等待考試的時候來用,但這樣一來,不管之前記得再深,過段時間也很容易忘掉。

這種學習習慣會延續到中學,很多學生到了中學都不知道自己一天到晚背的東西是什麼。

到了大學,開始學習專業知識的時候也是這樣,比如IT,如果底層邏輯沒學好,隨著時代發展,很快就會被淘汰。

“我們先來講講於這個字,這個字的意思有很多種,首先,它可以做姓氏,比如我就姓於,其次,它可以表示一個動作……”



想要分析於這個字,需要很長時間,而且於更多的是以介詞的形式存在,而介詞這種詞對學生來說有些難,所以於東就用具體的例子跟他們簡單地說了說,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引起他們的興趣。

這一招也確實奏效,當他說完了於字之後,有一個學生好奇地問:“老師,你知道我們這裡為什麼叫離潮村麼?”

這個問題顯然也引起了其他同學的興趣。

“是啊,為什麼啊?”

離潮村為什麼叫離潮村,這個問題很多學生都問過家裡的長輩,但是基本上都得不到準確的答覆。

耐心好點的家長,或許會跟孩子們說一句,“因為我們以前這裡就叫離潮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