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都督 作品

第四一五章 有了一個新的想法(第一章)


等到他們看過了聖彼得大教堂,就結束了今天的羅馬行,找個地方吃飯去了。

也是在晚飯的時候,於東他們見到了知名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

意大利有兩位世界聞名的配樂大師,一位是尼諾·羅塔,曾為《教父》、《尼羅河慘案》、《戰爭與和平》等電影配過樂,另一位就是埃尼奧·莫里康內,兩人並稱為“歐洲電影音樂領航者”。

尼諾·羅塔已經去世十好幾年,埃尼奧也不小了,今年已經接近七十歲。

不過埃尼奧的身體很好,創作激情也很澎湃,接近七十歲高齡,依舊處於創作的巔峰期,據說他現在一年還要為超過十部電影做配樂。

而《海上鋼琴師》就是他最近一段時間接到的最大的活。

意大利不比美國,這邊的電影投入一般不會太高,而《海上鋼琴師》的預算接近兩千萬美金,已經遠遠超過了意大利的平均水平。

埃尼奧對程硯秋之前為電影創作的那首鋼琴曲非常欣賞,在餐桌上表達了對程硯秋的讚賞之後,又好奇地問:“朱塞佩告訴我,這首曲子還沒有命名,是麼?”

程硯秋點點頭:“因為導演之前就說要找你來配樂,所以我跟我丈夫就想,或許可以等到把所有配樂做出來之後,再命名。”

“你們是在考慮我麼?”埃尼奧笑了起來,“這是你的曲子,應該由你來命名。”

程硯秋看向於東:“我丈夫之前倒是提過一個名字,我覺得挺好,不過是中文名,不太好翻譯。”

“哦,是麼?”聽說是於東提的,埃尼奧來了興趣,“是什麼名字?”

“中國古代有個叫陸游的詩人,他曾寫過一首詩,其中有一句‘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其中的‘驚鴻照影’跟這首曲子的情緒比較貼合,所以我們覺得‘驚鴻’可以作為這首曲子的名字。”

等程硯秋說完,現場突然靜了下來。

今晚這頓飯,在場的有三個國家的人,為了方便交流,帶了兩個翻譯,一個翻譯負責中意雙方的交流,而另一個則待在蒂姆·羅斯旁邊,專門為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