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都督 作品

第三八六章 中流(第2頁)


從客廳到陽臺,中間擺了一個小長桌,巴今老先生此時正坐在長桌跟前的靠椅上。

老先生戴著眼鏡,方顴骨,大背頭,頭髮花白,坐在椅子上有些乏力。

見於東他們進來,他扶著腿要起身。

三人連忙走了過去,“先生坐著吧,不用客氣。”

李曉林也說:“你就別起來了,好好坐著,我給他們找幾把椅子。”

隨即她又往樓上喊了一聲,“李曉棠,下來給於東他們倒水。”

這時於東他們才知道李曉棠已經回來了。

李曉林的話音剛落,樓上就傳來腳步聲,沒一會兒李曉棠就踩著階梯走了下來。

他跟於東他們已經挺熟的了,一見到他們便笑了起來,“有失遠迎,有失遠迎。”

畢飛雨哈哈一笑,“不敢,不敢。”

隨後他們三人又幫著李曉林搬椅子,等到全都拿到椅子之後,幾人就圍坐在巴今旁邊。

巴今靠在椅子上,緩緩地開口:“曉林說你們想過來,還很是正式地求問她。這其實不必,你們要想見我,隨時跟她說一聲就行,我如今大概只會出現在兩個地方,一個是醫院,另一個就在杭市。”

老先生一下子說了很長一段話,但是說話的速度很慢,而且能夠明顯感覺到,他氣息不足,說話很累。

今天天氣不錯,陽光斜斜地從陽臺照進來,曬在地板上。

老先生挪動椅子,把腿往前伸,用雙腳去接和煦的陽光。上午的陽光很輕柔,但是老先生的雙腳一碰到陽光,原本臉上帶著的若有若無的痛苦表情一下子全驅散了,恰如這陽光蘊含了什麼魔力。

於東看了看院子,又看向了巴今,笑道:“既然要來,肯定是要提前打招呼的。要有什麼不便,我們也不好來叨擾,之前我們幾個一直都商量著要過來看看,只不過一直都沒有商量出個時間來。一方面怕先生這邊不方便,另一方面我們作為晚生後輩,心裡也有些惶恐。”

“過於客氣了。”巴今說話的時候,一直在搓著手腕。

他有帕金森,行動不便,握筆困難,即便不做什麼事情,手也會不自覺地抖動,他用兩隻手來回搓手腕,就是想要減輕症狀,但效果並不好。

搓了兩下,還在抖,他就放棄了,笑著看著於東他們:“你們的新書,我都看了,寫得很好。我跟曉林說,把我的話帶給你們,不知道她有沒有帶。”

李曉林撇撇嘴,看向父親,“我敢不帶麼?只不過我每次都誇,他們倒不一定信,以為是我的客套話。現在人就在你跟前,你親自跟他們說說,他們就不得不信了。”

巴今點點頭,又說,“李曉棠寫了篇小說,《門規》,還算過得去,後來投在了《鐘山》,再後來,這小說拍成了電影,畢飛雨還把劇本又寫成一部小說,叫《上滬往事》,我也看了,寫得很好。”

畢飛雨謙虛道,“我不過是在《門規》的基礎上做了些修改,不算什麼。”

巴今又挪了挪腿,眯眼笑道:“你們都寫上滬,但要說寫得好,還是於東這個上滬本地人。《人群》我看了,寫得很好,視角好,手法好,各方面都好。你筆下的上滬,跟李曉棠的不一樣,跟張愛菱的不一樣,跟王安意的也不一樣,你寫出了一個不一樣的上滬。”

於東笑著回道,“其實我也是離開了上滬之後,才有了寫一寫上滬的想法,之前在上滬待著時,從來沒有刻意想過上滬到底是什麼樣子,這大概就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吧。”

巴今點頭,“這種感覺我很能理解,一個地方待久了,印象會變得越來越模糊,反而離開了之後,卻會逐漸變得清晰起來。這兩年,我都會去杭市待半年,這半年裡,雖然身心變得輕鬆,但也時常會想起上滬來,這是從前不會有的。”

從前兩年開始,醫院對巴今實行半治療,半療養的方法,所以他每年大概四到六月之間會去杭市療養,然後回上滬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