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都督 作品

第360章 調子起得有些高(第二更)(第2頁)


“在我看來,《人群》也是一個語言實驗。小說中有些俚語話、口語化的表達,把時代與地方的氣息表現得淋漓盡致,此外,在人物和環境描寫上又運用了一種文白交織的語體式樣,給人一種古典的直觀感受。”

老先生說完之後,在座的人都忍不住點頭,確實如他所說,小說在語言的運用上非常有特點。

而且關鍵是,不論是運用了俚語還是文言,都能讓大家看得明白,而且還很順暢,並沒有突兀的感覺,這一點非常難得。

程會昌繼續說道,“我們中國文化是有內核的,而內核之所在,就在於地方。但是一味地表現地方,卻又與時代有背,所以我說《人群》是一個語言實驗,它至少在嘗試找出一種更為大眾接受的方言寫作樣式。”

“另外,用方言寫作的好處還有一點,就是無需贅述,自能表現地方人物特點。譬如我們在《人群》中,只要見到有誰用你或者您,自然就知道這個人不是上滬人。當然,這一點在很多小說中也能看到。”

“程老說得沒錯。”沈昌河接過話茬,“而且,如果僅僅是保留地方詞彙,並不能顯示出《人群》語言策略的高明之處,其區別並超越以往方言小說的核心特色是讓滬語在口頭語轉化為書面語時實現了音與意的兼容。”

李欽跟著說道,“是的,《人群》不僅僅在語言的運用上集合了古與今,而且在內容上也集合了古典於先鋒於一身……”

一旁的於東從頭到尾沒說過一句話,其實他寫這部小說的時候並沒有想這麼多……也不能這麼說,他寫小說的時候也想了很多,但是不會像沈昌河他們想這些比較學術性的東西。



比如沈昌河說《人群》讓滬語在口頭語轉化為書面語時實現了音與意的兼容,於東也想了,但是他想的就是保留滬語的特點,然後讓非吳語區的人也能夠看懂。

而且他憑自己也做不到,很多時候都要靠程硯秋幫忙。

但是這樣的學術研究會,於東是理解並且熟悉的,因為他自己之前就參與過很多次,只不過像今天這樣有分量的還是第一次。

他們似乎也沒準備讓於東發言,只是偶爾跟他搭兩句話,更多的是不想讓他坐著太無聊。

而於東在旁邊聽了好一會兒之後,也終於明白程會昌為什麼要來參加這個研究會了。

老先生從頭到尾一直都在聊跟古典有關的東西,從文白交織的古典式樣語言再到說書人的寫作手法,圍繞的都是古典二字。

後來就形成了一種場面,程會昌講幾句古典,大家跟著一起分析一段,然後李欽講幾句創新,大家又跟著分析一段。

整個研究會的話題,就在古典跟先鋒之間反覆橫跳。

有意思的是,大家都沒有覺得有問題。

或許他們都樂在自己所討論的東西里面,沒有關注,反而是於東這個旁觀者看得最清楚。

後來,於東又想起卞之琳的那首詩,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