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都督 作品

第三零二章 頒獎典禮(大章)


尖沙咀的一個大排檔門口,兩個小青年剛吃過飯,正蹲在門口剔牙。

看著路上來往的車輛,其中身穿藍色衣服的小青年忽然開口道,“阿興,今晚再去看一遍《第二世界》啊。”

阿興看了眼自己的朋友,撇嘴道,“不是吧,都看了幾遍啦,還看?要看你自己去看,我不會再去了。”

“就最後一遍了,今天看新聞說,票房就要超過《侏羅紀公園》了,咱們努努力嘛。”

“你傻不傻啊,人家票房再高能分你一毛錢嗎。再說了,都說要超過了,剩下這些天肯定能超過的啦,不差我們兩個的票。”

“要是都像你這樣想,票房還怎麼超?”

“就算你要支持,也不一定非要人去吧,你買了票不去,或者乾脆把票送給別人就好了。”

“可是,我還想看啊。”

“就這麼幾天,一部電影看了四五遍……”嘟囔著,阿興拍了拍膝蓋站起來,隨即踢了同伴一腳,“走吧,今天晚上我請你看。”

同伴跟著站起來,笑盈盈地在後面說,“阿興,我就知道你也喜歡這部電影。”

阿興他們去電影院的時候,其實《第二世界》的票房已經超過了《侏羅紀公園》,拿到了六千五百萬票房,把同期上映的《賭神2》甩在了後面。

只不過數據統計有延遲,所以阿興他們沒有看到而已。

《侏羅紀公園》是香江第一部票房超過六千萬的電影,而《第二世界》就是香江第一部票房超過六千五百萬的電影。

如果不是前些天《紅番區》強勢上映,擠壓了排片,《第二世界》的票房還能更高。

隨著《第二世界》電影的爆火,於東這個名字也進入到香江觀眾們的視野當中。

因為《第二世界》實體書還沒有進入到香江,所以當地人只知道《第二世界》的原著是他們中國人寫的,作者叫於東,至於這本書原版到底是什麼內容,於東又寫了哪些書,他們一概不知。

民眾們開始對這個叫於東的作者產生了好奇,各大書店也經常有人跑去詢問有沒有《第二世界》或者於東的其他作品售賣。

有需求,就會有供給。

見到這麼多讀者對於東的作品感興趣,香江的幾家大出版社同時出動,想要先一步拿到於東作品的版權。

其實很早之前就有香江的出版商去問於東作品的版權了,雖然香江跟內地交流不是太多,但是出版業這個圈子就那麼大,內地有什麼暢銷書,香江那邊基本都知道。

只不過當時吉米一直壓著沒放。

香江市場不大,對方也是居高臨下的態度,既不願意給高版稅,也不願意加首印。吉米想著,與其勞心勞力不討好,不如等待一個好時機再出手。

而現在,時機正好。

幾個出版社的代表到了金陵,既沒有見到於東,也沒有見到吉米,只有餘量代表公司和於東見了他們。

一開始,餘量告訴他們版稅十個點,首印兩萬冊。

幾家代表聽過之後都是一喜,以《第二世界》這波的熱度,這個條件不高啊,深空公司簡直是業界良心。

不過餘量後來又說了一句話,價高者得。

這下,他們才明白,餘量說的那些不是最終價,而是起步價,想要拿到版權,必須加價。

餘量也沒玩什麼花花腸子,將幾家出版社的代表聚在一起,然後列出一系列於東的作品,讓他們競標。

“諸位,這裡總共有四部於東的作品,分別是《第二世界》、《生化危機》、《致命身份》以及《最後的城》。於東先生的作品還有很多,不過我們決定暫時只放出去這幾部。在大家競價之前,我先為各位介紹一下這幾本書,以防因為不瞭解而讓諸位產生遺憾。”

隨後,餘量就把這幾本書的市場成績跟出版社代表們講了一遍。

其實這些東西,出版社在派人來之前已經做過調查,資料很詳盡。餘量也知道他們都調查過,卻還是要當面說一遍,就是想要調動他們競價的積極性。

競價的過程很漫長,並不像拍賣行那樣舉牌子,敲錘子就行。每個人都在觀察對手的反應,然後以此來調整價位。

四本書,談了整整一天才結束。

最受關注的《第二世界》被三聯書店拿下,而在爭奪《第二世界》中敗北的商務印書館則一口氣拿下了剩下的三本書。

在場的大大小小七家出版社,其他五家全部空手而歸,自然心情不太美好。

不過這時餘量卻說競價沒有結束,隨後又拿出了幾部中短篇小說集,是何洪偉、王靖康和胡長青他們的。

三聯跟商務印書館已經拿到寶,所以對這些小說集不太感興趣,其他幾家不想空手而歸,又跑去跟餘量商量。

因為不瞭解這些書的情況,所以接下來商討的時間就會比較長,這幾家出版社要評估這幾本書的市場價值,然後才能定奪。

但是不管怎麼說,餘量的目的都達到了,至少現在有五家出版社在看這幾本書。

原本公司這邊也沒急著把王靖康他們往香江推,只是現在正好這些出版社來了,也就順勢而為,把他們幾個都推了出來。

……

新一年的春天非常暖和,於東跟程硯秋提前四五天就回了學校,準備先去看看房子裝修的情況。

他們放了一個月,可裝修的師傅們卻沒有歇幾天。

本身房子就不大,工期不長,於東他們去看新房的時候,已經弄好了大半。

活是分批的,每一批都是不同的師傅,這一批師傅沒見過於東他們,聽說於東他們是房主,都很驚訝。

“我還以為之前來的那個青年是房主呢,他一天要來看三次。”一個師傅開口說道。

青年?

於東想了想,猜測師傅口中的青年不是餘樺就是畢飛雨。

“是啊,那青年來了也不多說話,就在旁邊看著,一看就是半個小時這樣。”

一個小師傅開玩笑,“他看得可仔細了,我們可是一點馬虎眼都不敢打。”

旁邊的老師傅瞪了他一眼,“瞎說什麼,就算沒人看著,我們也不會打馬虎眼。”

後來於東去問了問,果然是餘樺。

“你比我還操心,一天去三次,人家還說你盯得認真。”

餘樺笑著說道,“主要是沒見過,想看看,說不定以後我要再寫一部跟裝修工人有關的小說,心裡多少有些數。”

“裝修沒見過?”

“沒見過這樣好的,雖然這房子還沒裝完,但是能看得出來,肯定很漂亮。我聞他們用的油漆,都不怎麼好聞。”

“不怎麼好聞?”

“你不知道我這鼻子,越是劣質的油漆,我就越覺得好聞。反之,越不好聞的油漆,質量就越好。”

“你抽菸抽多了,嗅覺紊亂了。”

餘樺歪頭看著於東,“我說你怎麼跟陳紅一個論調,我只要身體有點毛病,都是抽菸導致的?”

“難道不是麼?”

“嗐,不跟你瞎扯了。餘量跟你說了麼,《活著》要開始賣了。”

於東笑道,“好事啊,你不是一直盼著的麼?”

“我一直盼著不假。”餘樺嘆道,“不過餘量跟我說,要幫我接一些訪談,後續還可能要上電視。說是這樣有助於小說宣傳。”

“這有什麼?”於東聳了聳肩。

“主要我沒上過電視,沒什麼經驗。”

於東笑了,他拍拍餘樺的肩膀,“餘樺同志,有些東西,是靠天賦的,經驗什麼都不重要。”

說完之後,於東就走了,要開學了,他還忙著呢,哪有閒工夫跟餘樺在這扯淡。

餘樺見他走了,一臉莫名其妙,“你這話說得沒頭沒尾的,什麼意思啊。你別走啊,咱們商量一下,上電視咱們一起做個伴啊。”

於東根本沒理他,揹著身揮了揮手。

……

新學期開始的時候,曲愛國來找於東。他們工美91今年是最後一學期,課程已經基本停了,他們如今要面臨的是工作問題。

雖說包分配要到明年結束,但是現在已經不是包分配了,而是雙向選擇,各企業單位到學校來要人,願意走就走,不願意走就觀望一下。

工美相對於其他美術專業算是比較好找工作的,但是跟那些理工科專業比,就差了一大截,來要人的單位不算多,條件也沒多好。

不過今年情況又比較複雜,要人的單位不多,願意去那些單位的學生也不多,因為有不少學生開始想著進民營公司或者乾脆自己去創業。

王闊就是創業的先頭大軍,他家境挺好,父母都支持他創業。而且他之前拿到的那些獎金都沒捨得用,一直留到現在,就是準備作為啟動資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