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都督 作品

第六十七章 李雪蓮之死


與《鐘山》的溫和不同,《收穫》的風格則顯得比較新銳。他們的雜誌總收一些“不識時務”的作品,譬如在八七年的時候,雜誌社接連推出馬元、餘樺、洪鋒、蘇桐等人的作品,因此被一部分人戲稱為先鋒派發源地。

對於文學的探索,《收穫》向來是走在最前面的,但是有時候也會顯得有些衝動。

既然是探索,那就未必次次都能對,有時候也會出一些時人不喜,後人更不喜的作品。但是這些探索,都會是有意義的。

此外,《收穫》在內容上要顯得更家駁雜一些,他們開闢了例如“文化苦旅”和“朝花夕拾”這樣的欄目,其中餘秋語的《朝花夕拾》最為旁人所知。

當然了,雜誌編者也有自己的小心思,雜誌中也有“俗”的一面,像是《x開放女子》這類的文章讀者效應很強,讓普通讀者覺得頗為“有趣”。

於東之前寫的那篇批判文章,本來其實是要在《燕京文學》上發表的,因為當時《燕京文學》的文學評論板塊非常火。於東的那篇文章是新小說,卻是偏文學評論。

但是後來他老師胡月明卻提議他投《收穫》試一試,因為當時《收穫》正求“雜”,要收一些類型不同以往的作品。

於東聽了胡月明的話,就試了一試,沒想到稿子很快就過了。

後來於東才知道,胡月明跟雜誌社副主編程永興很熟。

當時於東是個愣頭青,知道這事的時候,覺得自己“受了辱”,怕旁人知道這事後覺得他是走後門才過的稿子,還特意跑去問他老師胡月明。

胡月明聽於東說完就笑了:你小子當我的手能伸到《收穫》裡面去?讀了這麼多年書,連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這麼簡單的道理都不懂?

再後來,於東很久沒有往雜誌社投稿,胡月明還特意問過他,是不是還記著《收穫》的事情。

於東當然不會因為那事就不發表小說了,只不過當時他一門心思搞學問,覺得不論小說或者是詩歌都是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