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點慈善家 作品

533 航空發動機線路


  飛機駕駛員是什麼時候能和等身黃金對比的?

  答桉是超音速時代。

  航空局現在應用於民用層面的飛機,駕駛門檻非常低,即使其中有一些裝配的星型發動機的,最高時速也難以突破440公里每小時。

  400餘公里的時速,飛行在三千米左右的高度上,駕駛員的視覺壓力和駕駛滑翔機差距很小。

  而軍用機要同時應對空中威脅和地面目標,攻擊動作往往在更低的飛行高度執行,本身就有更大的視覺和反應壓力,速度每往上提高一點,這種壓力都會呈現指數上升的態勢。

  人類的極限大概在2到2.5馬赫,這個飛行速度下單純的眼球轉動就會帶來健康風險,而在3馬赫以上,即使是有著幾百小時飛行經驗的人類,有效視覺範圍也會趨近於點狀。

  混血的身體基礎要好一些,不過限制在夜族這個族群,好的也十分有限,平均只能達到同體型受訓人類的1.1到1.4倍,而普適型附魔系鬥氣的增強,很難兼顧到視覺和反應層面。

  閃雷的發動機安全應急速度上限是760公里,每秒超過200米,已經算是亞音速區間,該速度下進行對地觀察,飛行高度在1500米以下,視覺壓力已經極大。

  1000米的通場轟炸,並且命中點距離標靶只有3米,已經是空軍最優秀的飛行組做出來的。

  當然考慮到閃雷現階段只是驗收,飛行組也只用了很短的時間適應,後期還有提高的空間。

  現階段軍方將軍們擔憂的飛行員門檻問題,都不算大問題,亞音速也僅僅只是到了“並非人人能上天”的水準,還沒到萬里挑一的程度。

  極限仍然存在,飛行高度繼續降低,在某個高度下飛行員將不得不放棄一部分速度優勢來換得更精確的目測情報。https:/

  似乎有必要讓雷達登場。

  可惜又是偽命題。

  雷達是一種基於電磁波的探測器,且不說流放地上的電磁波有波能量消失現象,雷達對活體的探測能力就不行。

  雷達不具備成像功能,僅僅能讀取反射信號波來源方向和強度,而它通過探測反射波實現目標識別時有一個前提,既目標本身應受電磁效應影響,基本就是僅限金屬,非金屬的信號強度和金屬相比,讀數有數量級差異。

  一架木頭人大小的木外殼飛機,即使讓它搭載螺旋槳,其信號反射強度也比不上面包車,更遑論魔族絕大多數都是完完全全的生命體。

  雷達不行,可隨著渦輪螺旋槳的應用,渦扇的線路已經全面敞開,超音速是早晚的事,而在超音速飛行狀態下,要求飛行員低空精確識別目標完全不現實,必須要有輔助識別能力。

  這個東西暫時只能交給魔法側,因為用純機械形式,涉及的工業門類太多,技術指標也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