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點慈善家 作品

392 穩定轉壞(第3頁)

  正好中心冷卻塔原計劃要接入風谷工業區熱水的部分也做不了了,工業熱水需要本地冷卻,採用人工冷凝和植林的方式雙管齊下,期望能夠以此補足蒸發損失。

  加上截斷下游的水壩,即使少一批山泉水匯入上游,一時半會也不用太著急。

  ….和冷凝工程一起的,還有保溫工程。

  這方面主要是人員和建築。

  海拔每高一千米,氣溫下降六度,流放地的大氣可能比較紮實,一千米也會降低五度。

  意味著只要飛起來兩千米,均溫就要降低到10到20度,這種溫度一部分混血已經需要保暖,這就要求各紡織企業做一些厚一點的服裝、被褥。

  建築相對還好,混凝土建築只要保證厚度,零下五十度以上沒有結構強度危機,只需要按情況填充保溫層。

  保溫材料暫時沒有特別好的選擇,因為產能、運力驟降,原本黃金化工在推進的聚乙烯、聚丙烯等聚合物生產研發也停了。

  沒有發泡材料支持,保溫效果和成本綜合起來最好的無非是石棉和軟木。

  石棉的致癌等級太高,也無法用來貼已經建好的牆體,最後只有軟木可選,這玩意需要進口。

  說到木材,漆黑之地的情況也很奇怪。

  按理說大碰撞之前的漆黑之地屬於高熱區,應該存在大量的速生植物,但實際因為寒冰森林的存在,南鎮林場主要產出的是硬木。新城到魔法學院段有少量軟木分佈,不過過於分散,分區種植的事情之前也沒顧上。

  而進口軟木,就特別遠了。

  兩個來源,其一是翁吉王國西海岸線的輕木,這是一種乾燥後平均密度僅0.2的超輕木材,很適合做保溫、木塞等,只是因為太輕了,又不怎麼值錢,加工成標準板使用75立方標準集裝箱塞得滿滿當當,加上運輸固定結構後都裝不到13噸。然而當地沒有大規模加工能力,不可能適配集裝箱運輸的需求量,裝乾燥原木量更少。

  另外一個來源更遠,要跨過露娜河從南方雪山附近起運,主要是類似松木的軟木料,中間裡程超過兩千公里,眼前的情況根本運不過來。

  現在只能補貼輕木進口,提高儲備,為了避免易燃輕木帶來的額外火災風險,真的啟用時還要加大防火宣傳力度。

   .

  酒杯中的胖子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