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三百四十二章 夜遊水神廟(第3頁)




正是鍾魁。

陳平安來到鍾魁身邊,問道:“這是?”

鍾魁抬起頭,笑道:“我方才正在水神廟那邊跟人搶佔地盤呢,想著天亮之後,好燒個頭香,求著神靈保佑,能夠讓九娘對我順眼一些。”

陳平安指了指鍾魁手中頭髮,“我說這個。”

鍾魁白眼道:“埋河裡邊的冤死水鬼,還能是什麼,應該是給你的陰神引來的,把你吃了,保準修為暴漲。我見它探頭探腦的,一張臉竟然不似尋常水鬼那般稀爛醜陋,還挺水靈俊俏的,我就想跟這女鬼打個商量,出來陪我聊聊天。”

因為鍾魁不是那晚的陰神陽神出竅遠遊,一身浩然氣,肆意流瀉,今夜他就像客棧平時,刻意遮掩了氣機,所以河底水鬼,沒有像那晚,一頭頭沉入水底最深處瑟瑟發抖。不然的話,鍾魁哪怕只是靠近了水神廟,估計埋河水鬼就要魂飛魄散了。

鍾魁那兩隻袖子裡頭裝著的肅殺秋風,可不管你是冤死的水鬼,還是遭了報應的惡鬼。

陳平安看著鍾魁手中的女鬼青絲,再看著與女鬼拔河的鐘魁。

陳平安問道:“好玩嗎?”

鍾魁點點頭。

陳平安轉頭望向遠處那座水神廟。

鍾魁鬆開手中頭髮,河面下陰影如獲大赦,一閃而逝。

鍾魁站起身,伸手按在陳平安陰神肩頭,笑道:“仔細看清楚了,就知道好不好玩了。”

兩人猛然墜入河水。

陰神夜遊,看待世間萬物,亮如白晝。

即便是在河水中,一眼望去,依舊視線毫無阻礙,眼力與陳平安真身的武道修為持平。

陳平安算是見識過許許多多的鬼魅精怪了,還是第一次感到……噁心。

不遠處就是那座水神廟和燈火百姓。

可就是這樣,埋河水底之下,陳平安和鍾魁四周,“站”著密密麻麻的水鬼,它們靜止不動,多是身穿雪白衣裳,尤為漆黑的頭髮遮住面孔,直直落下到腰間,像是矜持的大家閨秀出門上街,戴了一頂俗稱室女笠的冪籬。

不僅如此,陳平安低頭望去,看到了一雙大如燈籠銀白眼眸,冰冷異常,死死盯住他們兩人卻看不清它的身軀。

雙方隔著最少有一里路,那雙眼眸依舊如此碩大,可想而知,若是近觀,此物何等龐然。

鍾魁笑道:“它和水鬼們,都是給你引來的,只是不敢下嘴,一來你這陰神雖然只是個雛形胚子,可還是有些不同尋常的,它們便不敢妄動,只是實在眼饞,就不斷匯聚在一起,再者它們包藏禍心,希冀著你能夠驚動河底那頭妖物,廝殺一番,它們好分一杯羹。結果你剛好在水神廟這邊停下,就不再挪窩了,底下那頭妖物估計都快要氣炸了,不敢輕舉妄動,畢竟埋河水神娘娘的那座碧遊府,離這裡可不算遠。”

既來之則安之。

陳平安環顧四周,就當是欣賞風景了。

鍾魁也在張望,喊道:“剛才那位長得很好看的水鬼姑娘,你還在嗎?你要是不願繼續做這水鬼了,我可以一巴掌拍死你的,至於能不能投胎,我不敢保證,但是幫你脫離河底那頭妖物的束縛,不用再幫它作惡害人,不難。”

那對燈籠稍稍變大了幾分。

陳平安下意識眯眼望去。

就像小時候在田邊去釣黃鱔,偶然見到一條,頭顱和身軀緩緩遊曳而出。

這頭埋河妖物,粗略估算一下,竟是比棋墩山那兩條黑白蛇蟒還要巨大。

陳平安問道:“那位埋河水神不管它嗎?”

鍾魁笑道:“不管?怎麼不管,這位脾氣暴躁的水神娘娘,之所以不愛現身露面,就是一次次試圖搏殺此妖,已經有三次傷及金身根本,幾乎每三四十年,都要教訓一次這頭妖物,一百年中,甚至還會有一次真正的生死廝殺,最慘的一次,水神廟金身都出現裂縫了,碧遊府也給淹沒了大半。”

陳平安更奇怪了,“朝廷不盡力圍剿它?大泉朝廷做不到的話,你們書院不管?”

鍾魁雙手抱住後腦勺,“世事不簡單嘛。這頭水妖能夠活到今天,除了道行之外,還是靠它的腦子多些。再說了,桐葉洲中部這麼大,大伏書院就那麼點人,能夠打得死這條妖物的,就更少了。書院讀書人要修身養氣,每天讀書做學問,很忙的,爭取做賢人,做君子,做聖人,做能夠在中土神洲那座文廟裡頭塑像的大聖人,讀書之外,事情就更多了。再說了,大泉王朝本就有一位君子待著的。”

陳平安點點頭,心中瞭然。

藕花福地那一趟遊歷,人間百態,盡收眼底。

鍾魁只需要說早有書院君子坐鎮大泉王朝,陳平安一點就透,想來那門戶之爭,書院亦有。

但是鍾魁接下來讓陳平安大開眼界,指著河底那對燈籠說道:“你再瞪我一眼試試看?信不信我把你剝皮抽筋,送去給埋河水神當賀禮?”

那頭水妖緩緩退去。

那些水鬼隨之散去。

陳平安問道:“賀禮?”

鍾魁點頭道:“我之所以來此,是得到消息,埋河碧遊府要破格升為碧遊宮,大泉劉氏這個決定,我們書院默認了。其實本來大泉王朝是沒這個資格敕封‘宮’的,估計是蜃景城那位君子用以亡羊補牢的手筆吧。”

一位獲得“正統”二字的江河水神,必須先要獲得朝廷認可,君主頒旨冊封,禮部賜下金書玉牒、銀籤鐵券,載入一國朝廷譜牒後,便有資格立祠廟、塑金身,受人間香火,與此同時,還要獲得一洲臨近書院的點頭認可,不然依舊屬於一國正廟、卻是一洲淫祠之列,一些個地方水神的小廟可以不在乎,但是大的水神廟,卻會視為大道不全,會竭力懇請皇帝向儒家書院求來一部聖賢典籍,供奉起來,共受香火。

至於那部儒家書籍是哪位聖人的著作,可以酌情而定,一般都是書院看著給,但也有極少數腰桿硬、犟脾氣的水神,會自己挑明瞭討要某位聖人的某部典籍。

不過這種情況屈指可數,在桐葉洲更是千年難遇,敢跟浩然天下七十二座書院一根筋較勁的水神,怎麼可能多?

鍾魁沒有告訴陳平安所有的真相,他之所以湊這個熱鬧,暫時離開狐兒鎮,就在於碧遊府那個出了名暴躁的水神娘娘,非但沒有因為即將由府升宮而受寵若驚,對大泉劉氏和大伏書院感激涕零,反而揚言她要某本聖人書籍坐鎮水神宮,不然她繼續懸掛那塊“碧遊府”匾額就行了。

而那本聖賢書籍,如今可與“聖賢”半點不沾邊了。

這才是最讓大泉劉氏崩潰的地方。

因為那本書,出自昔年文聖之手。

鍾魁一聽是這麼場鬧劇,就覺得這趟碧遊府,自己是非來不可了。

只是他沒有想到會遇上陰神遠遊的陳平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