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突襲與捕獲


   “預計抵達預定降落點還剩20秒!兄弟們,祝你們好運!”

   直升機架勢員轉過頭,透過機載的廣播系統提示到。

   此時直升機的高度僅僅也就比樹木高一些。

   飛機上的士兵們已經透過面罩甚至都能聞到空氣中散發著濃濃的硝煙與蛋白質燒焦的味道。

   在從茂盛的樹叢頂端越過後,一片開闊地出現在機艙內所有人的眼中。

   地面上是密密麻麻的彈坑,樹木正燃燒著倒在爆炸的邊緣。

   大量感染者的殘肢斷臂像垃圾一樣散落在各個地方。

   偶爾依然有幾隻漏網之魚般的感染者,正被直升機巨大的噪音吸引,企圖向這邊進發。

   但是直升機旋翼帶起來的狂風,又讓他們本就蹣跚的步伐更加不穩。

   “砰”,“砰”,“砰”....一陣鋼鐵落地傳來的聲音響起。

   首先步入戰場的並不是人類,而是仿生戰鬥機器人。

   由漢明軍工集團研製的第三代仿生戰鬥機器人依然沿用波士頓重工的思路,以四足反曲機械狗為原型,機械狗的頭部是高靈敏氣體分析裝置和各種感應探測裝置。

   而機械狗的背部則是安置了一挺7.62毫米口徑的機槍,它的腰部兩側針對感染者的特性,加裝了反步兵地雷拋射器,可以在緊急時刻以自身為圓心,觸發一次半徑10米左右的小型破片爆炸。

   得益於先進的軟件控制系統,仿生機械人經過緊急的數據修整,可以在無網絡的情況下,根據內置系統,以及語言和行為模式,自行判斷是否為感染者,並發動攻擊。

   機械狗們沒有人類那麼嬌氣,直接就從直升機上投放了下來。

   鋼鐵的身軀讓他們對於十來米的高度毫無畏懼,在落地之後,二十隻機械狗便開始進入哨戒模式。

   它們以環形隊形散開,對於沒有完全死亡的感染者和依然在活動的感染者進行了清除。

   與人類的作戰方式不同,機械的作戰方式充滿了程序化的風格。

   搜索、識別、判斷、開火,以此循環。

   緊接著,直升機上面的艙門機槍開始旋轉著槍管便開始對更遠處的感染者群體進行了遮斷射擊。

   7.62毫米口徑的轉管機槍雖然並沒有12.7毫米口徑的重機槍那麼強大的破壞力,但是對於無裝甲保護的軟體目標依然能夠造成有效殺傷。

   對於直升機來說,7.62毫米口徑也意味著能攜帶更多的彈藥和更持久的火力掩護。

   特戰隊員們迅速的從直升機上滑了下來,隨機便按照預定的陣型,快速向前方几十米遠的未知智慧種族包圍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