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玄素李三辛 作品

第一百三十二章 遊戲(中)(第2頁)

  轉眼間,她四十歲了,再次回到玉京,成為天罡堂的掌堂真人,算是不忘初心。

  她在任期間,道佛紛爭又起,然後便是長達十餘年的戰事,她在此期間,步步登高,戰事結束後,出任紫微堂掌堂真人,兼任金闕首席參知真人,放眼望去,再無一合之敵。

  於是在她五十六歲的那一年,她順理成章地被推舉為第八代大掌教。

  三十多年的浮浮沉沉,讓她已經不再是當年的她,許多往事被悉數埋在了心底,只是在登臨大掌教之位的時候,過去的記憶又突然翻湧上來,襲上心頭。

  那個說著“事到臨頭須放手”的人,終究是沒能站在她的身邊,或是讓她站在他的旁邊。

  巨大的愧疚、悲傷瞬間襲來,讓她有些無法自已。

  青銅大鼎仍舊高懸於夜空之上,青紅色的香頭忽明忽暗,紫氣縹緲。

  這根如同巨柱一般的線香已經燒去了一半。

  一個時辰八刻,已經過去了四刻稍多一點。

  張月鹿則沉入了深沉的妄境之中。

  璇璣並不以境界修為強行讓張月鹿沉溺其中無法自拔,這等同於作弊,事後張月鹿不認,鬧將起來,天師也有話說。所以她設置的這個妄境十分巧妙,恰恰是利用了張月鹿自身的慾望執念。

  張月鹿不是聖人,也有慾望執念,她如今最大的執念就是改革道門上下,掃除弊端,而做到這些的前提是成為大掌教,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兩者是一體的,張月鹿的執念也可以是成為大掌教。

  在妄境中,璇璣為張月鹿掃清了一切障礙,姚裴死了,李長歌殘了,一路暢通無阻地成為大掌教。她還有四十多年的時間去施展胸中報復,這才剛剛開始。

  捨得醒來嗎?

  雖然佛門沒有宇宙之觀,也沒有天下之觀,但對於自身之見解,卻是極有獨到之處,否則也不能與道門、儒門並列為三教。

  八識,是佛法基本正知見,謂眼、耳、鼻、舌、身、意為前六識,第七識為意根,又名末那,第八識為如來藏,又名阿賴耶、真如。

  其中第七識末那識,思量之義。《大乘廣五蘊論》載曰:“最勝意者,謂緣藏識為境之識,恆與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相應,前後一類相續隨轉。除阿羅漢聖道,滅定現在前位。”

  末那識恆執第八阿賴耶識的“見分”為“我”,而“恆審思量”之。末那為第六意識所依之根,恆與我痴、我見、我慢、我愛等四煩惱相應,其性質為“有覆無記”。又此識為我執的根本,若執著迷妄則造諸惡業,反之,則斷滅煩惱惡業,徹悟人法二空之真理,故稱染淨識,又稱思量識、思量能變識。

  第六識的作用,是了別意根的所緣境。了別雖然帶有主觀,但卻沒有立場。末那識的作用依然是了別,但卻是有立場的主觀了別。這即是意識跟末那識的分別。

  末那識的了別立場,則是“自我”。也即是說,末那識永遠站在“自我”的立場上,去計度思量一切對於“自我”的利害關係。這即是末那識的作用。.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