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玄素李三辛 作品

第一百三十章 論道(中)(第2頁)

  太上道祖和南華道君反對的不是仁義和道德本身,而是反對提倡標榜聖人與仁義,一旦標榜開來,人們發現有利可圖,就會像追逐名利那樣粉飾自己,個個裝作聖人、聖母、聖子,實際上做的是大盜的勾當。

  這是南華真人針對“聖人與大盜”這個問題給出的回答,所以張月鹿直接引用南華真人之言,也算是破題。

  眾人又將目光轉向秦凌閣,等他先問。秦凌閣沒有任何鋪墊,直接了當地問道:“何為儒?”

  盜蹠當面駁斥的是儒門聖人,罵的也是儒門,所以道門才會不斷拿著這件事來攻擊儒門,現在秦凌閣則藉著這個由頭問出什麼是儒,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極為宏大的命題,也是一個很不好駕馭的命題,這就好比問什麼是道?什麼是佛?由此類命題引出的各種著名辯論可謂是不勝枚舉,甚至是三教首領都親自參與其中。

  而且此類命題也頗有些危險,因為解釋與解構只有一線之隔,解構又與否定只有一線之隔。

  至於秦凌閣為何不問“何謂道”,大約是因為張月鹿的聲名在外,同是天下間有數的年輕才俊,秦凌閣也沒有必勝把握,為了求穩,選擇了自己更擅長的領域。

  秦凌閣的聲音不大,聲調不高,卻清晰地響起在每個人的耳邊。

  所有人的臉色都是一肅。

  甚至一直不動聲色的三位參知真人都露出了感興趣的神色。

  張月鹿的臉上露出些許驚詫之色,在旁人看來,似是她沒想到秦凌閣會有如此一問,可只有張月鹿自己知道,她其實驚詫於自己的運氣如此之好。

  她竟然押題押中了。

  因為準備的時間太短,所以張月鹿不可能去廣撒網,只能針對性地突擊部分內容。她思來想去,自中原佛門衰弱、佛門的重心遷移至西域之後,佛門就不再以擅長辯論而著稱,更多充當動手的角色。反而是儒門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之後,不能掌握禮教話語權,談空說玄的風氣再度復興,一直充當動口的角色,所以張月鹿最終決定押題於儒門。

  張月鹿緩緩回答道:“家國一體是為儒。”

  東華真人和清微真人的臉上竟是同時流露出了嘉許的神色。

  慈航真人比較矜持,就像許多父母那樣,沒有太多表示。

  秦凌閣的臉色凝重幾分,道:“請釋義。”

  若是仙人論道,在提問和回答的同時,也會發散神念,將所思所想悉數灌注到他人的腦海之中,不言傳可意會,再加上仙人的境界已經極高,往往一點就透,不必解釋太多,所以仙人論道看起來是玄之又玄,往往只說幾個字,讓人摸不著頭腦。

  因為張月鹿和秦凌閣還沒有此等境界,兩人的地位也沒到那個層次,不可能只說幾個字然後讓眾人去思索他們的話是什麼意思,所以還需要釋義。

  張月鹿沉聲道:“對於儒門而言,國即是一個放大的家,家即是一個縮小的國。以君的身份處置家事,讓孩子們以對待君王的態度對待父祖,動輒跪拜,不得忤逆半分,以律法維持道德。以父的身份處置國事,再讓臣民們以對待父祖的態度對待君王,君恩如生養之恩,知恩自當圖報,不得不肝腦塗地,以道德維持律法。所以儒門又提倡以忠孝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