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311【孟子錯了】(第2頁)

  上舍:十人。

  內舍上:十五人。

  內舍下:十五人。

  外舍上:三十人。

  外舍下:三十人。

  蒙學(預科班):二十八人。

  另有許多學生的親隨,也願意讀書聽課,他們可以任意選擇班級。

  那些被除名的太學生,本來就有不少是外舍,學問跟普通州學生差不多。

  四位老師,都身兼數科,輪換著教學。

  課程表實在輪不開,就讓學生們練習書法、默寫背誦。

  如此月餘,秩序井然,書院走上正軌。

  廣西常平使呂渭走馬上任,這是一個還沒躺平的官員,而且躍躍欲試極有追求。

  他被蔡京貶去廣東多年王黼做宰相之後,立即提拔一批地方官,呂渭走狗屎運居然被人舉薦。

  在呂渭心中,王黼還算不錯,至少知道選拔賢才。

  “編管此地的朱銘,可有無端生事?”呂渭辦完交接手續,開口便問朱銘的下落。

  因為舉薦他的是個王黨,多番叮囑要好生看管朱銘。

  蔡懌將其視為奸黨,沒好氣道:“一個除名編管之人,能生出什麼事來?”

  呂渭也不多問,只拿出一方湯劑:“我在廣東做官多年,求得一副湯藥。早晚煎服,可防瘴氣,太守且拿去。”

  “還有這般湯劑?”蔡懌半信半疑。

  呂渭的養氣湯方,後來刻在劉仙岩摩崖石上,供桂州百姓謄抄傳播。現代學者進行研究,發現就是增強抵抗力的,可視為廣東涼茶的早期版本。

  此人住進常平司衙門之後,花了半月時間熟悉情況,稀裡糊塗被其他官員排擠,都覺得他是王黼派來的狗腿子。

  呂渭也懶得解釋,帶著幾個隨從,微服出城查防民情。

  他選定一些村落,回去找方廷實:“方縣令,我帶來一些玉米紅薯種子,你且拿去勸百姓耕種。種植之法,與北方略有不同,我在廣東已摸索過了悉數寫成文章記錄下來。廣西與廣東,或許也有不同,須當因地制宜才對。”

  “玉米紅薯是何物?”方廷實問。

  呂渭說道:“就是朱銘與其父,從海外帶回來的。朱銘雖然不敬天子,也對王相頗多詆譭,但終究還有些貢獻。萬萬不能因人廢事,不要覺得朱銘是小人,就不推種他父子帶回的糧食。”

  因人廢事?

  方廷實覺得很好笑,這呂渭腦子有問題。

  呂渭受到王黼的提拔,而且長期在廣東做官,不清楚王黼都幹了些啥。他天然覺得王黼是個好官,因為王黼做宰相以來,廢除了許多蔡京的政令。

  既然王黼是好官,那麼彈劾王黼的朱銘,多半是個沽名釣譽之輩。

  把玉米紅薯交給方廷實推種,呂渭又開始整頓常平司,發現大量賬目對不上號。

  廣西常平司官吏,紛紛把鍋甩給前任長官。

  呂渭對此無可奈何,只能上疏彈劾自己的前任,接著又重新規範各種流程,儘量防止手下官吏繼續貪汙。

  做完這些,他終於想起自己還有政治任務,連忙打聽朱銘的下落前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