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150【剛烈人設】(第2頁)

  廢話,當然是蜀學門人。

  但何粟不敢承認,連忙說道:“啟稟官家,臣兄弟三人,遵從朝廷旨令,習的是舒王之新學。”

  不承認有屁用,誰讓他們跟蘇軾同鄉?

  後來得罪了王黼,王黼都不用羅織罪名,直接彈劾他們贊同蘇學,於是何粟就被貶去做遂寧知府。

  宋徽宗很喜歡這三兄弟,特別是何粟,狀元文章寫得太好了。不但文采斐然,而且遣辭嚴謹,得到皇帝、太監、文官的一致認可。

  又勉勵幾句,皇帝賜下御酒,三兄弟舉杯同飲。

  這恩寵程度,令在場進士羨慕無比。

  何家三兄弟退下之後,宋徽宗又問榜眼潘良貴:“潘良佐是你何人?”

  潘良貴連忙回答:“臣之大兄。”

  宋徽宗說:“可惜,你若早中進士,跟你大兄一榜,就更能傳為佳話了。”

  何粟三兄弟同榜進士,潘良貴亦不逞多讓,也是三兄弟皆為進士,只不過沒有在同一榜。

  這種世宦家族,進士一出就是一窩。

  再看朱銘,實在寒酸。

  宋徽宗問朱銘:“你懂修道?”

  朱銘說:“不懂。”

  “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內丹修行之法也,此四句從哪裡來?”宋徽宗有些生氣,“你說自己不懂修道,朕卻覺得你不懂什麼叫欺君。”宋徽宗是真的喜歡道法,不僅親自研究外丹道,對內丹道也有所涉獵。

  在殿試文章裡,看到這四煉十六字,如同習武之人遇見《九陰真經》。

  從唐代就開始興起的內丹派,一直都在完善理論,但還沒有人總結得如此到位。

  面對皇帝的逼問,朱銘只能把薛道光賣了。

  反正薛道士帶著師命,師父讓他前往大城市,依附權貴來弘揚道法。

  皇帝就是最大的權貴,紫陽派肯定能弘揚開來。至於能否堅守道心,不捲入政治鬥爭,不行殘民害民之舉,這對薛道光而言也是一種修行考驗。

  朱銘說道:“臣認識一得道高士,名喚薛道光。此人師承石泰,石泰師承張紫陽,皆修習內丹之法。”

  宋徽宗忙問:“可是撰寫《悟真篇》的張紫陽?”

  “官家讀過?”朱銘反問。

  宋徽宗說:“民間所獻道經,便有此書。俺讀來頗有所悟,卻又不得其修行法門,內丹道士也講不清楚。那薛道光現在何處?”

  朱銘說道:“就在東京。”

  宋徽宗說:“把他請來,朕要求教道法。”

  “是。”朱銘毫無負罪感,甚至有些幸災樂禍,很想看看薛道光是啥反應。

  這位道士,目前有些迷茫,或許受到皇帝召見,投身於富貴當中,能更快修出一顆純粹道心。

  在場聽清君臣對話者,看向朱銘的眼神都變了。

  尤其是太監和大晟詞人,朱銘引薦的道士若得恩寵,那今後千萬不能得罪朱銘。

  進士們則投來疑惑的眼神,以朱銘當場懟大晟詞人的表現,還有今天所作的應制詩,也不像是諂媚倖進之輩啊,怎麼還向皇帝舉薦道士?

  好吧,也不算舉薦,是被皇帝逼迫的,他們自動為朱銘找補。

  宋徽宗又問:“你的父親可叫朱國祥,字元璋?”

  “正是。”朱銘回答。

  宋徽宗說:“各路官員,元宵進獻祥瑞。利州路獻的是仙糧,朕讓人徵辟進獻者。這人跟你一樣,寫信辭闢了,前兩日送來辭闢信,卻似乎恰好是汝父!”

  “呃……”朱銘有些傻眼。

  宋徽宗質問道:“仙糧從何而來?”

  朱銘解釋道:“啟稟陛下,只是海外作物,並非什麼仙糧。玉米與紅薯高產,能活萬千百姓。家父擔憂百姓有疑慮,不願種植新作物,因此以仙糧之說誘導之。”

  宋徽宗又問:“你父子可曾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