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鈞 作品

0113【榴蓮成熟時】


  陳淵受到老師楊時的影響,專門學過水利、造船、兵略知識。

  這三樣想要精通,都必須有良好的數學基礎。

  朱國祥、朱銘父子倆,把簡數(阿拉伯數字)給拿出來,又扔出一堆四則運算符號。陳淵最初沒太在意,但僅僅過了幾分鐘,就意識到這些玩意兒有多麼實用。

  他本來就懂加減乘除,本來就懂分數原理,甚至懂得簡單開方術(增乘開方法和天元術,要到南宋才發明出來)。

  在記熟新的數字和符號之後,陳淵只用了半天時間,便從小學數學一路修煉到初中數學。不是他有多麼天才,而是那些東西,他本來就已掌握,換一套新方法來表達而已。

  到第二天,已經開始教幾何原理。

  這也是陳淵早就學過的,但朱家父子的方法,比傳統表達更為直觀簡潔。

  平面幾何的變化和公式,終於讓陳淵的學習速度慢下來。

  中午吃飯,陳淵忍不住說:“算術雖為雜學,卻幾近於道,於家國天下有大益。”

  朱銘這些天都在鑽藏書樓,想要為推廣數學尋找聖賢背書。首先翻閱的,便是歷代史書的志,因為雜學都在其中。

  他此刻說道:“算術不是幾近於道,而是本就為道之一體。《漢書》與《後漢書》的律曆志,一言:天地初形,人物既著,則筭數之事生矣。又言:數者,一十百千萬也,所以算數事物,順性命之理也。《逸書》(古文尚書)也言:先算其命。”

  陳淵說道:“《漢書》為後世史家之言,算不得聖賢教誨。《逸書》此言足矣,可以服眾。”

  雖然宋代有人懷疑《古文尚書》是偽作,但還沒成為主流觀點。

  因此,“先算其命”四個字,可以作為推廣數學的論據。

  這四個字,可不是說要給誰算命。“先”是指上古聖王,堯舜禹治理國家,都要先立算數以命百事,創立算數來統緒天下人事。班固還在註解《尚書》時,說“命百事”是統一律度量衡的意思。

  所以推行數學,並非耽於雜學小道,而是復古,是追溯聖王大道!

  朱銘繼續扔出論據:“孔子作《易傳》也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結繩記事便是結的數,聖人造字之後,就變成了數字。上古聖王,都要用算數治理百官萬民。我等凡夫俗子,難道比聖賢還厲害,難道能拋棄算數來追求大道、治理國家?”

  “然也!”

  陳淵被輕易說服,因為他本就精通數學,更何況還有《尚書》、《易傳》作為依據。

  古今中外,想要傳播新思想,都必須打著“復古”的幌子。

  唐朝有古文運動,宋代有六經注我,明代也有復古運動,歐洲那邊有文藝復興。都是一群思想先驅,借復古來打破禁錮,借復古來表達新思想。這能迅速被大眾認可,從而形成思想潮流,在社會上被廣泛接受。

  朱銘於是得出結論:“大道就在聖賢書中,如何治理國家,孔夫子說得很明白,《尚書》也說得很明白,必須‘先立筭數’。時也易也,上古之時,國小民寡,結繩就能記事。三王之時,國土變大,人民變多,需要用到數字。而今我大宋,疆域遼闊,民眾億兆,以前的筭數已經無法承載,須用到更為複雜的筭數。今之群賢大儒,廣注六經,卻無人改進算法,我輩當奮力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