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十三章 四方兵戈住,胡使至許都3


                 冷眼旁觀袁紹的表演之後,太史慈啞然失笑。

  “大將軍此言差矣!某雖不才,亦曾輾轉於幽、冀、青、徐、豫、司隸、兗、揚、荊等九州之間。

  以某觀之,衛將軍代天子牧守之諸州,士勇於任事,而民勤於耕織,官吏倡法紀雖嚴,猶不失人情之緩;士人崇風氣雖奢,亦不失濟民之心。如此可謂上下一心、安居樂業,然則…

  大將軍代天子牧守之三州,士貴而民賤、典弛而吏驕。士人之奢,尤甚於黃巾亂前;而黎庶之苦,近乎於桓靈二帝。

  如此可謂上寬而下苛也。大將軍之治道,與衛將軍南轅北轍,既如此,大將軍何以言與衛將軍共扶漢室邪?”

  太史慈的意思,用人話來解釋,就是說:

  老子雖然見識淺薄,卻也曾經遊歷九州、體察民情。

  在老子看來,趙旻代天子管轄的區域,士族豪強有擔當,而黎民百姓重生產;

  即便官吏倡導依法治國,也知道法理不外乎人情;即便士族推崇奢靡精緻的生活,也懂得有百姓吃不飽飯、應當接濟窮人。

  然而…

  你袁紹治理之地,士與民之間階級嚴重對立,法律鬆弛、官吏驕橫,士族豪強生活比桓靈這兩個昏君時期還要奢靡,百姓的日子過得比黃巾之亂前還要窮苦…

  你袁紹治理百姓之道,與老子的主公可謂背道而馳,你哪來的勇氣說你與老子的主公共扶漢室?

  我呸!

  太史慈的辭鋒,或許不如曹洪那般尖銳犀利,卻勝在有理有據。

  於是乎,圍觀的窮苦百姓們振臂歡呼、喝彩不絕。

  儘管他們很可能並未聽懂,太史慈這番話所要表達的核心是什麼。

  太史慈見狀,正欲繼續給自家那無良腹黑的主公帶鹽…

  袁紹卻不會再給太史慈這個鹽販子,任何帶鹽的機會。

  儘管袁紹心中對太史慈咬牙切齒,其人表面上卻彷彿對後者之言置若罔聞,仍然含笑向圍觀的鄴城百姓們拱手行禮。

  “諸君!今日鄴城之圍既解,老夫又與衛將軍、太子太傅達成共識,今後無論鄴城、魏郡、冀州,亦或幽、並、青三州,老夫皆當廣施仁政,為大漢、為天子、為黎庶開創朗朗乾坤!”

  這時代的黎民百姓大多是大字不認識幾個的文盲,兼且袁紹有四世三公、名門之後的光環,所以,圍觀百姓們迅速接受了袁紹這番“畫大餅”之言。

  歡呼之聲,似乎變得更大。

  對此,太史慈只是笑笑不說話。

  謊言,終究是謊言。只要解決不了老百姓們吃飽穿暖,一切都是空談。

  時間會證明,袁紹其實是扯淡。

  至此,太史慈已經瞭然:

  自家主公,早已穩操勝券。

  見憤憤不平的夏侯惇欲發言…

  太史慈當機立斷。

  “元讓兄,徒逞口舌之快有何用哉?某等且忍一忍,半載之後,袁賊何存焉?”

  誠然,天知道袁紹能不能活過半年?

  曹仁拍了拍夏侯惇,搖了搖頭制止其人。

  “兄長,孰是孰非,豈由某等而定?公道自在人心!”

  誠然,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就算再傻,還能分不清誰對誰錯?

  夏侯惇咬了咬牙後,重重點了點頭。

  其人冷笑著看向袁紹。

  “大將軍!為大漢四百年社稷,衛將軍、太子太傅願與大將軍戮力同心,然則…

  大將軍若當真有意篡逆,亦須當心天子令衛將軍、太子太傅再次興兵!

  請大將軍好自為之。諸君,我等今日且返京向天子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