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二百章 啟猥瑣發育,開中興之局6


                 隨即,顏良便鬆了口氣。

  直至此時,顏良方才想通一點、至為關鍵的一點:

  他昔日的親兵頭子、如今的猥瑣主公、苟哥趙旻,其實一直在表演。

  顏良心道:或許,此刻阿旻已出兵矣!

  壓下心中這個念頭後,顏良平視著昔日主公,陡然悲從中來。

  這位縱橫天下、鷹揚河朔長達十餘年的英雄,最終還是難逃遲暮之宿命。

  昔年逐鹿天下之英雄,而今幾人尚存?

  一時間,狡詐精明的顏良,竟也唏噓起來。

  於是乎,其人眼角閃爍著淚光,向昔日主君袁紹深施一禮、千言萬語匯成一句…

  “袁公,天已漸寒,望袁公多添衣裳、保重身體!”

  聽到此言後,袁紹那本來頗有些凌厲的目光,瞬間轉柔。

  袁紹微微一笑,撫須頷首、語氣柔和道。

  “紹多謝阿良關懷,阿良不必多禮,快快請起、且過來安坐!”

  顏良直起身後,坐到袁紹下首,忍不住又道。

  “袁公,良此來別無他意,僅為締結互不侵犯之盟約而來,盼袁公勿要多心、當以保重身體為上!”

  袁紹笑得更加開心。

  其人輕輕揮了揮袍袖。

  “阿良勿要多心方是!”

  說著,袁紹收起笑容,正色道:“阿良,你臨行之前,阿旻如何交待?”

  從這二人的稱呼之中,絲毫看不出,趙旻、袁紹雙方之間那劍拔弩張的緊張關係。

  顏良實說實說。

  “回袁公,俺家主公吩咐:因涼州不安、益州之亂未定之故,衛府無意再與袁公為敵,只不知袁公究竟何意。”

  袁紹用力頷首後,表情真摯道:“甚善!甚善!我亦無意再與衛府為敵,呵呵,我與阿旻可謂不謀而合也!”

  說著,袁紹話鋒一轉。

  “然則…阿旻既有意和談,為何不見議和之謀士隨阿良前來?”

  顏良心中再次一凜。

  他幾乎已可以肯定,袁紹根本沒有和談之意。

  或許…

  一念及此,顏良心中陡然一驚。

  其人遂不再遮遮掩掩。

  “良斗膽敢問袁公…袁公是否欲對衛府用兵?”

  顏良當然不指望,自己能從袁紹口中得知答案,所以顏良只是想通過察言觀色,來確定自己的猜測。

  然而…

  顏良失望了。

  袁紹不但神色絲毫未顯異樣,就連微表情都始終保持自然。

  顏良只見,袁紹頗為愕然地轉頭看向自己。

  “阿良何出此言?阿旻為我向天子討詔在先,復又贈我蜀錦如此厚禮。既如此,我豈能無故對衛府用兵?此乃不仁不義也!”

  說著,袁紹明顯有些不悅。

  “阿良休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始終不發一言的劉氏,這時也忍不住開口道。

  “阿良莫非以為,大將軍(即袁紹)乃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曹孟德乎?阿良失禮矣!”

  劉氏在出言反駁顏良之餘,猶不忘鞭一鞭曹操的屍。

  可見劉氏此刻有多憤怒。

  於是乎,顏良忙不迭向袁紹、劉氏這兩口子致歉,同時其人心中懊惱不已…

  顏良當然不是因自己出言試探而懊惱,他之所以懊惱,是因為:

  顏良只顧著仔細觀察袁紹,卻忽略了城府、心志遠不及袁紹的劉氏!

  錯失此良機之後,顏良已沒有第二次機會再試探袁紹,情商極高的顏良,遂改為與袁紹商談議和之事。

  儘管顏良已料到,雙方的議和過程,恐怕將極不順利!

  “袁公有所不知,此番衛府與袁公和談,俺家主公僅遣某一人至此,是故,袁公與某商談議和之事即可。”

  袁紹頷首道:“因涉及大將軍府、衛府此二府共扶漢室,故茲事體大,阿良不必心急,且待我召大將軍府諸君共商如何?”

  顏良對此早有預料,是以其人雖極為不滿,卻也不得不應承下來。

  “理應如此,只不知…”

  袁紹揚起袍袖,打斷了顏良的話。

  “阿良遠道而來,你我又經年未見,今日不宜商談正事!”

  劉氏笑著補充道。

  “阿良為大將軍戎馬多年、立下戰功無數,今日且容大將軍為阿良接風洗塵,明日大將軍府、衛府再商議和談亦不為晚也,阿良以為如何?”

  顏良心如明鏡。

  這才是袁紹、劉氏聯袂接見自己之原因所在!

  其人心中長嘆,只好起身行禮。

  “如此,良便叨擾袁公、劉夫人。”

  袁紹微微頷首,劉氏卻喜笑顏開。

  見狀,顏良心中雖愈發不安、卻也無計可施…

  人家兩口子對顏良盛情款待,顏良總不能說…“正事要緊,別整這些虛頭巴腦的”吧?

  這是人話嗎?

  再說,顏良惹怒了袁紹,對衛府又有什麼好處?

  於是乎,顏良只好耐下性子,陪袁紹、劉夫人以及昔日故舊、同僚飲宴並演戲。

  不提在許都衛府的眾人商議如何速奪北海國之策;也不提臧霸、陳登二人如何兵發北海國;更不提顏良在鄴城大將軍府,陪袁紹及其臣屬虛與委蛇…

  我們來看怒氣槽爆滿、憋著無雙未發的夏侯兄弟及曹仁三將。

  以淵哥的速度、許都至黎陽城之間的一馬平川道、曹氏及夏侯氏部曲的同仇敵愾之心…

  至子時初,即半夜十一點過,三將便已在羊衜大開白馬渡口、遣無數渡船運送之下,率一萬部曲、連人帶馬靜悄悄渡過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