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八十二章 二桃殺三士,河北種禍根終


                 於是乎,龐德拿著密信,找到了同樣被趙旻攆到幷州的賈詡。

  在這近半年中,賈詡、龐德這倆涼州老鄉,倒也算相得益彰。

  龐德勇猛堅毅,而賈詡不但智謀高絕,而且是個老銀幣。

  這二人一光明磊落、一陰險狡詐,一勇烈一多謀,一剛猛一柔韌。

  一老一青二人,一起或打退、或破壞了來自太原郡的敵軍多次試探性攻擊,以及數次陰謀詭計,配合得頗為默契。

  以是故,做為壺關守軍主將的龐德,在摸不到頭緒之下,便想到了與自己配合默契的賈詡。

  這裡不得不再強調說明一番。

  以董昭之狡詐多智、縝密陰險,其人當然不可能託信使直言相告:

  袁紹來年藥丸,你丫趕緊回來,咱們開會討論如何攻下河北!

  所以,董昭託信使轉達之言實際為:

  主公今既已凱旋,君便無需再鎮守(官渡、白馬、黑山、青徐邊境…),請君速赴許都商議來年之事。

  對於趙雲、顏良、臧霸等人而言,他們對這句話均有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領悟及解讀,是以這些人二話不說便果斷準備返回許都。

  惟有龐德…

  不知該說其人缺乏政治智慧,還是該說他如今還是太過於憨直,總之,龐德完全沒聽懂董昭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

  無需再管袁紹?

  那太原郡再出兵攻打壺關怎麼辦?

  棄守壺關,不就等於棄守上黨?難道上黨不要了?

  無怪龐德如此懵逼,蓋因壺關於上黨郡而言,委實過於重要。

  壺關位於上黨郡東北側的太行山大峽谷之端,其地地形如壺一般。

  壺關便剛好卡住如長長壺嘴一般的太行山大峽谷。

  在袁紹與趙旻兩方關係緊張之時,若棄守壺關,便相當於向袁紹打開上黨郡的大門。

  綜上所述,龐德對此一頭霧水。

  萬幸壺關關城之內還有賈詡這個老狐狸。

  賈詡在聽罷龐德的講述後…

  其人不用再看董昭那封密信,便果斷道。

  “令明,令兵卒速作準備,某等今日便開拔返回許都!”

  本就一頭霧水的龐德,聞言徹底懵逼。

  “這…文和先生,這…某等莫非棄守壺關、使上黨郡門戶大開不成?”

  賈詡捻鬚呵呵一笑。

  “令明,老夫且問你,主公之智,比之老夫如何?”

  見龐德漲紅了臉卻不知該如何回答,賈詡渾不在意地揮揮袍袖。

  “令明不必擔憂老夫尷尬,儘管實話實話便是。”

  儘管賈詡如此說,但龐德仍是躊躇良久,方才小心翼翼開口。

  “這…先生之智雖高,然則…先生比之主公,猶如螢火與皓月爭輝也!”

  賈詡笑容不減…

  儘管這老銀幣心中正在破口大罵:

  你這鐵憨憨當真不會說話!

  於是,賈詡將原本已到嘴邊的話收了回去,轉而笑道。

  “然則…令明,你比之老夫又如何?”

  這次龐德倒是不假思索。

  “亦如螢火與皓月爭輝也。”

  賈詡心中的憋屈與鬱悶頓時煙消雲散。

  “呵呵,既如此,你我皆能想到之事,主公又豈能想不到?故而,令明,你我當儘速返回許都!”

  賈詡如此一解釋,龐德終於聽懂了。

  “先生之意為…袁紹今歲不再出兵攻上黨?”

  賈詡心道:你當真為一憨貨!

  心中雖作是念,賈詡口中卻道。

  “非止如此!令明,若老夫所料無誤,袁本初應欲與主公求和,甚至於……”

  賈詡停止捻鬚,一對精光湛然的眸子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

  “袁本初或有求於主公!呵呵!以老夫觀之,袁本初應已知其人時日無多,故欲求主公向天子討封也!”

  賈詡此言一出,龐德便愕然當場。

  事實證明,老銀幣還是當年那個先助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後為李傕出謀劃策禍亂天下的老銀幣。

  前文多次提及,賈詡實際上就是演義中的李儒原型。

  也就是說,李儒只是賈詡的馬甲。

  由賈詡方才所出之言便可知:

  賈詡對於人性的洞察、時局的分析、敵我的情況,宛若觀火一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換言之,賈詡早就在等待這一天!

  是以,其人根本不用細品董昭之言,便已知如今出了一件大事:

  袁紹命不久矣!

  由此可見,賈詡這廝在故主張繡被曹操誅殺後,不但能活到壽終正寢、甚至還能恩蔭子孫,絕對不是僥倖!

  當然了,心存僥倖之人,恐怕已被曹操、曹丕父子殺了個乾乾淨淨。

  三國陣營中,曹魏陣營富貴雖易得,卻高危啊!

  賈詡的子孫後代,在西晉時也依然富貴不減,這一切都得益於賈詡對人性的深刻洞察。

  或許,歷史上的賈詡唯獨算錯了一件事:

  其人恐怕做夢都沒想到,曹操居然能忍十年之久,在滅了袁氏之後即刻便處死了張繡。

  也就是說,賈詡被曹操偽裝出來的豁達大度所騙。

  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