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五十章 公孫度來信,劉玄德認慫8


                 在張郃、張遼二人的指揮之下,直至衛府鐵騎故意慢騰騰地佈置好防禦,都未曾見營寨之內有兵卒趁機進攻偷襲。

  張郃張遼二人,此時若還沒有醒悟過來,也就枉稱曹魏五子良將了。

  “文遠,你我中計矣!”

  張遼氣得渾身直哆嗦。

  “關雲長何其狡詐也!儁乂兄,丹徒城恐危矣,某等當儘速趕回丹徒城!”

  若趙旻在此地,應該一眼就能看出,這是諸葛亮設的空城計。

  至於關羽去哪兒了,這還用問嗎?

  魏延為何在丹徒城左近設伏?

  其人不就是為了與奇襲丹徒城的關羽協同作戰?

  趙旻的猜測沒錯,張飛攻錢唐是虛;關羽攻吳縣仍是虛。

  劉備真正的殺招,是分孫權之兵,再直取孫權的大本營丹徒城。

  那麼問題來了:

  雖然馬超及時打敗魏延這支伏兵,但關羽還至少有一兩萬兵力。

  那麼…

  趙旻還來得及解救已危在旦夕的孫權嗎?

  聞得張遼此問,迅速冷靜下來的張郃卻搖了搖頭。

  “文遠,不妥。某等非但來不及救吳侯,且需當心關雲長效仿先秦之孫臏,圍魏救趙再以逸待勞,屆時某等將回天乏術矣。”

  張郃之言是正理。

  他們不但已趕不上救援孫權,而且…他們焉知關羽不會在中途設伏?

  因袁紹麾下乏大將而不得不被袁紹所重用,張郃這兩年成長的速度極快。

  張郃轉而向一直在打醬油的顧雍、陸遜二人抱拳…

  張郃、張遼二人將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條,顧雍和陸遜實在找不到表現機會。

  “有勞元嘆、伯言二位先生速速趕赴吳城,務必提防關雲長奇襲吳城。”

  不言而喻,關羽之所以將營寨設在河邊,是因為其人仍計劃走海路至丹徒城。

  但話說回來,關羽既可偷襲丹徒城,那麼偷襲吳城還叫個事兒?

  在諸葛亮提醒之下,關羽已經想到,其人唯一的戰機,惟有利用海路神出鬼沒、出敵不意。

  與歷史上敗走麥城不同,關羽有海路可退。

  安排好顧雍和陸遜的任務之後,張郃看向張遼。

  “文遠,此寨不可不拔除,否則將後患無窮,有勞文遠率虎豹騎拔此寨!”

  既然眾人已知營寨中的兵力所剩無幾,便無需再如此小心翼翼。

  見張遼有些疑惑,張郃笑道:“文遠,某等應速速與仲德公會合,亦走海路斷關雲長之後路。惟其如此,某等方可藉此事逼迫劉玄德退兵。”

  張遼恍然大悟。

  他這才明白,為何途經九江之時,黃忠、文聘二人會中途下船…

  由此看來,趙旻早已對此有所防備。

  旋即,張遼對張郃心悅誠服。

  張郃考慮問題之全面,遠非如今的張遼可相提並論…

  張郃實則是被逼出來的:

  袁紹幕府的政治生態委實過於兇險,張郃不得不學會周全考慮問題。

  當今天下除了衛府,還有哪家諸侯有如此寬鬆、良性的政治生態?

  劉備的政治生態倒是同樣良性,但劉備一直處於創業、失敗、逃亡、再創業、再失敗這個危險循環中。

  這時代的士人、武將給劉備打工,高危啊!

  所以歷史上牽招、田豫、陳群、袁渙、徐庶等人先後離開了劉備…

  他們受夠這種刺激了。

  言歸正傳。

  在張郃協助張遼搬開刀車陣、損毀鹿角陣之後,張遼便率虎豹騎長驅直入、將這處營寨好生清理了一番。

  此看似守備森嚴的營寨之中,果然僅剩一些老弱病殘。

  張遼也不為難這些人,只是收繳了他們的甲冑、兵刃,便任由他們自行結伴離去。

  張郃翻身上馬後道。

  “文遠,你我當速速與仲德公會合。”

  就在張郃、張遼二人匆匆趕向由拳城與程昱會合之時…

  傍晚,大江之上的東海入海口處。

  一艘如高樓一般的鬥艦,率旌旗遮天蔽日、檣櫓滿覆江面的無數艨艟,驟然出現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