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一十三章 襄陽收虎臣,益州定乾坤1


                 趙旻不用問都已猜到,諸葛亮已經給劉備獻出這個時空的“隆中對”。

  繼而,通過這段時間對情報的整理,趙旻已大致摸清楚,諸葛亮的“隆中對”大意究竟是什麼:

  第一步,奪交趾,也就是“利盡南海”;

  第二步,佔江東,這一點與歷史上的“隆中對”截然相反,因為此一時彼一時,這個時空的孫家,因去歲江南之亂而對江東的掌控力明顯不足;

  第三步,伺機佔據荊州,這一點劉備不難實現,因為劉表如今只能依靠劉備;

  第四步,圖謀益州,實現劉備與趙旻隔江而治;

  最後一步,劉備與袁紹結盟,南北夾攻趙旻,趁袁紹、趙旻兩敗俱傷,再同時勝此兩方、一統天下!

  綜上所述,劉備在完成第一步的情況下,準備做什麼便不難推斷!

  龐統給出了答案。

  “主公,劉玄德仍令張翼德、黃漢升二將屯駐於餘暨縣,持續對錢唐、富春二縣施壓。此外,劉玄德遣關雲長自餘姚縣出海,在孫仲謀猝不及防之下,攻取吳郡海鹽縣。”

  趙旻一驚。

  他雖已推斷出劉備的計劃,但委實沒想到,劉備的行動竟會如此順利!

  “士元,竟有此事?孫仲謀當真毫無防備?”

  龐統頷首。

  “非止如此,主公,關雲長在攻下海鹽縣後,隨即便攻下吳郡由拳縣,兵鋒直指吳郡郡治吳縣!”

  趙旻忍不住腹誹:孫權啊孫權,你真是頭豬啊!

  還是那句話:漢末的海岸線,遠比後世靠西。漢末的上海、崇明島、南通、啟東等地,都還在東海的海底。

  吳郡丹徒縣,也就是後世鎮江市,便是大江的入海口。

  也因此,海鹽縣同樣是海濱。

  那麼問題來了…

  孫權知道應該防禦吳郡的錢唐、富春,甚至知道應該在丹陽郡的歙縣、陵陽縣,乃至廬江郡的尋陽、皖縣駐防,怎麼偏偏就漏掉了吳郡的靠海縣海鹽縣呢?

  誠如趙旻所腹誹,孫權真是頭豬!

  其實…此事另有隱情。

  首先,知道關羽精於水戰者寥寥無幾;

  其次,這寥寥無幾之人,如今正受排擠;

  再次,此事涉及到江東政權內部矛盾及紛爭,而且軍事確實非孫權所長…

  一言蔽之,在多種因素疊加之下,吳郡危矣!

  趙旻腹誹之後,忍不住又嘆了口氣。

  他糾結了。

  一方面,趙旻確實希望劉備和孫權爭個兩敗俱傷,因為這二人若聯起手來…連趙旻也要頭疼不已;

  另一方面,趙旻也不希望孫策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如此簡單就被孫權葬送。

  於是乎,趙旻長嘆一聲後,追問龐統。

  “士元,孫仲謀如何應對此事?”

  趙旻在心中盤算起來。

  若換成是趙旻,在遇到如此危機之時…

  其人會盡一切可能,充分利用由拳縣至吳縣(後世蘇州)之間縱橫的河道,為關羽設置重重障礙,再發動…

  火攻!

  火攻關羽的糧草、輜重嘛!

  如此一來,關羽就算再如何了得,也不得不盡快撤兵,以防兵卒譁變。

  關羽如果蠢到搶奪士族糧草…那是不可能之事!

  關羽不是黃祖那種沒有底線的老匹夫。

  更何況,吳郡畢竟還是孫策、孫權經營多年的大本營。

  關羽一旦糧草盡毀,當然要以自保、撤兵為先。

  所以,趙旻認為,孫權就算不是火神、不懂火攻,其人至少也該知道,應打關羽糧草、輜重的主意。

  趙旻正思忖間,卻聽龐統道。

  “回主公,孫仲謀得知此事後,毫不猶豫出丹徒城渡江至廣陵、向陳府君求援。”

  可憐趙旻正苦思如何迫使關羽撤兵…

  聽得此言,趙旻好險沒閃斷腰。

  片刻後…

  趙旻方才從這個神轉折中回過神來。

  “士元,孫仲謀求援之時,廣陵都有何人?”

  龐統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回主公,除陳府君及其麾下薛都尉之外,尚有仲德公、儁乂將軍及季弼先生。”

  龐統說的,是廣陵太守陳登、廣陵都尉薛州、程昱、張郃和陳矯。

  薛州在去歲江南之亂時,曾立下大功、及時救出孫策…

  儘管孫策最終還是難逃大劫。

  程昱、張郃是趙旻留下的後手,趙旻的目的是防止孫權過於不濟,輕易丟掉孫策留下的大本營吳郡。

  陳矯則是被荀彧派出、預備在江東危機之時,代表陳登找劉備談判之人。

  陳登是劉備的好基友,陳矯曾為陳登幕僚,與劉關張三人關係皆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