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七十章 西域出首戰,異鄉定初捷終


                 趙旻絲毫不擔心,烏孫人會趁夜偷襲…

  因為他玩的是空城計。

  連夜歡呼慶祝的只有萬人,其餘人則早已安寢。

  就連這連夜歡呼慶祝的萬人,實則也是披甲戴胄、戰馬兵刃不離身。

  甚至,就在那萬人慶祝之時,趙旻與衛府一眾臣屬,仍齊聚於中軍帳內,商議接下來十天的工作計劃。

  即便大軍在車師前國休整三日,在抵達烏孫王城時也不過三月十七,淵哥、衛府鐵騎再次突破了自己的極限。

  是以,趙旻還有充裕的時間來攻略西域…

  他對他的寶貝阿妤承諾的是兩個月內定西域、並開始返程。

  也就是說,時間僅僅過去十一日。

  接下來這十日,兵卒休整、並進行恢復性訓練,衛府眾人則負責實地調研烏孫國的經濟、民生及軍事詳情。

  趙旻的職責,則是勘察地理水文情況,以規劃設計屯田、水利及兵營。

  烏孫國恰好位於天山(西域北山)、蔥嶺、崑崙山(西域南山)和伊犁河交匯地帶,乃是西域絲綢之路北道的重要咽喉,趙旻必須在此地駐兵屯田。

  東漢朝廷養不起西域都護府的駐軍,不代表趙旻也養不起。

  商議妥當接下來的工作計劃之後…

  苟哥失望了。

  這一夜無比平靜。

  雖然烏孫王城滿城縞素、哭聲不絕,草原上風聲獵獵、狼嚎四起,但始終沒有敵襲。

  翌日,除烏孫王城哭聲依舊,一切仍平靜如昨日。

  第三日…

  第四日…

  如是般,九日時間轉瞬即逝。

  期間,趙旻甚至在實地勘察地理、水文之時,都故意率極少數親衛隨行,目的就是想引出敵對勢力,但始終沒有出現任何敵對勢力。

  在此期間,烏孫國主始終對衛府眾人極盡謙卑。

  儘管趙旻比誰都清楚,烏孫國內,至少還隱藏著十五萬可戰之兵!

  眼看十日之期將滿,已將工作計劃全部完成的趙旻,再次召集臣屬開會。

  趙旻第一句話便是:“諸君,烏孫人必不會堂而皇之來攻,然則,此事亦決不可如此善罷甘休,故而…”

  趙旻看向班歸。

  “歸遠侯,大宛、烏孫之地,有何處適合設伏?”

  烏孫這一位於蔥嶺山麓的咽喉要國,恰好位於大宛國東側,其國與南山(崑崙山)南的疏勒、莎車、龜茲、輪臺、于闐等國不在同一條道上。

  但烏孫與東部的鄯善國(即樓蘭國)車師六國、十餘小國、大宛、康居、奄蔡在同一條道上。

  是以,趙旻有理由相信,同樣不服大漢的康居國,有很大可能翻越蔥嶺、抵達烏孫國境內設伏。

  也因此,趙旻急欲儘快處理妥當烏孫國之事,以便及早趕赴西域都護府故地,再將絲綢之路的南道捋上一遍。

  趙旻聽說,南道上的莎車、龜茲等大國,對大漢也有些不服氣…

  別問趙旻聽何人所說,問就是烏孫國。

  至於烏孫國與莎車、龜茲之間隔著崑崙山脈、繞道而行足足有幾千裡之遙…那真的重要?

  聞得趙旻此問,早已有些不耐煩的班歸當即答道。

  “有!主公,便在蔥嶺之麓!然則…主公,若康居人未至、烏孫人不敢反抗,俺等又當如何?”

  苟哥心道:若當真如此…那麼考驗老子演技的時刻就到了!就算沒有反抗,老子也能給他製造出反抗…的假象!

  老子要的是乖乖聽老子話的烏孫國主,而不是這個如勾踐一般隱忍的烏孫國主!

  苟哥打的這個暗戳戳的主意…諸君看明白了吧?

  然而這並非苟哥原創,大漢對待西域的策略一貫如此。

  苟哥只是比他那些前輩們更腹黑、更壞到極致罷了。

  心中作是念,苟哥口中卻自信滿滿、堂皇大氣道。

  “歸遠侯不必擔憂,以我觀之,烏孫人必將在某地設伏,以雪其如此奇恥大辱!”

  苟哥打定了主意:若烏孫人當真如此隱忍,老子便自導自演一出好戲!

  於是乎,苟哥大手一揮。

  “諸君,烏孫人既已暗中設伏,待我等見過烏孫國主之後,便開拔返程、將計就計!”

  於是乎,第十日清晨,苟哥便率夏侯惇、曹仁、張遼、徐庶四人,連一個親衛都不帶,徑直趕向烏孫王城。

  不言而喻,苟哥是想試探一下,這烏孫國主是否真如勾踐一般英奇。

  結果…

  從趙旻等人進城,到烏孫國主聞訊匆匆相迎、熱情接待趙旻等人,直至趙旻表達告辭離去之意…

  一切都平靜如水。

  儘管烏孫王城仍滿城縞素,儘管烏孫王城之士民人人臉上哀慼,儘管城中哭聲仍未止息。

  是以,趙旻出城後,便下令大軍即刻開拔、以最快速度趕赴設伏的理想地點。

  耿直的烏孫人想對苟哥玩心眼兒?

  他們還是太嫩了點兒!

  便連同樣耿直的仁哥,都看出來這一切都顯得很不正常,何況趙旻、徐庶這兩個老江湖?

  烏孫人不清楚,不惜馬力、率軍全力趕路的淵哥,行軍速度到底有多快!

  於是乎,當日戌時中,在每名鐵騎都累癱了兩匹戰馬的情況下,大軍趕到了六百五十里外的蔥嶺山麓。

  此處向西,是大宛國;向東,則是西域都護府故地的方向。

  星光下、暮色中的大草原上,終於輪到班歸發揮。

  因為這裡,恰巧位於班歸生於斯、長於斯的大宛國邊境。

  班歸眯起眼,仔細辨認方向和地形後,喚來夏侯惇、于禁、夏侯淵、曹仁、曹純、張遼、馬超、李典等等一眾部曲帥,壓低聲音為眾人指明敵軍可能的埋伏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