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五十六章 涼州春意暖,鐵蹄踏陽關終


                 至此,諸君想必已看懂:

  徐庶、張任二人,並非主動趕來姑臧城,他們二人實則是被趙旻召喚而來。

  趙旻之所以留徐庶、張任這兩大肱股坐鎮陽關,並非單純令他們鎮守陽關,而是存了令他們查明西域實際情況的心思。

  由是,趙旻召徐庶、張任至此的目的便顯而易見:

  知己知彼方可百戰不殆。

  綜上,聞得趙旻此問,張任看向徐庶,後者則在撫須沉吟片刻後,方才侃侃而談。

  “回主公,西域概況與歸遠侯所言基本一致,然其中之錯綜複雜,便非歸遠侯所能知。

  據公責打探而歸之情報稱,西域諸國國主間,互結姻親共抗大國者,不在少數也!

  兼且,以庶觀之,西域商隊,逾半數為西域數國商賈共同組建,以壓低貨價。此外…主公,庶已整理出西域諸國之地形及基本國情。”

  班歸畢竟只是個商賈。

  雖然其人很可能是有大宛官方身份的官商,但無論如何,班歸對西域諸國的外交、政務及軍務詳情的瞭解程度,確實遠不如有治國之能的徐庶。

  是以,趙旻登時精神一振。

  “元直,我願聞其詳!”

  徐庶從容一笑,從自己的深衣衣襟內,取出一塊油布包裹。

  其人小心翼翼地打開包裹,露出其中的一厚摞竹紙。

  趙旻湊上前定睛一看,登時大喜。

  因為那是徐庶手繪的地圖,帶指向標、比例尺和圖例的真正地圖。

  而且,徐庶還附上了地圖說明。

  唯一的美中不足,便是囿於時間和氣候,徐庶的地圖邊界,僅到了伊犁河谷、姑墨國、莎車國及疏勒國這條線,尚未至蔥嶺東部,遠未及大宛國。

  這條線,在後世已靠近我泱泱神州的西北邊境線,也就是伊犁、阿克蘇、喀什這條線。

  大宛國有一半,在如今的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境內,大月氏則位於大宛國南部,也就是印度半島一帶。

  大宛國的西邊才是康居國,也就是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好吧,大宛國、大月氏和康居國,實際佔據瞭如今的中亞和南亞。

  康居國再向西便是安息國,也就是伊朗高原。

  根據張騫的記錄,安息國百姓的飲食、風俗與漢民幾乎沒有差異,應該是妥妥的華夏後裔。

  康居、大月氏、大宛亦然。

  華夏神州的影響力及後裔,幾乎覆蓋了整個亞洲。

  是以,趙旻在端詳這幅地圖時,忍不住陷入沉思和感慨中。

  徐庶打斷了趙旻的沉思。

  “主公請看,除極西之安息、康居、大宛、罽賓(喀什米爾)、無雷、滑國…等國之外,西域逾八成之國,皆在此地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