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五十四章 涼州春意暖,鐵蹄踏陽關4


                 但話說回來,趙旻在心中建立這個“人才庫”的目的是什麼?

  答案很簡單:

  趙旻是為了他的親生兒子劉嗣。

  趙旻這個“人才庫”有一個共同特徵,就連年齡最長的王基、孫韶,也僅比劉嗣長十歲左右,而年齡最小的全琮,比劉嗣小十歲多一點。

  換言之,這些人都算是劉嗣的同齡人。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自己的親兒子,趙旻也是拼了。

  趙旻在日理萬機(注意這是正經的)之餘,還要教徒弟,何況趙旻心目中的徒弟無一是尋常之輩,所以趙旻有多拼可想而知。

  總之…

  自這一夜開始,趙旻便註定要為兒女奮鬥大半輩子。

  於是乎,接下來的數日,便在趙旻及衛府眾人的忙碌之中渡過。

  衛府鐵騎休整三日後,夏侯淵、曹純、李通、張遼、李典…等等猛將便開始率軍在姑臧城周邊訓練、演習…

  順便也幫助周邊雜胡修建屋舍、牧場,開墾荒田。

  衛府的兵卒們幾乎都是農民出身,在許都時也曾參與軍屯(軍隊屯田),是以他們對農活兒駕輕就熟。

  就在衛府鐵騎發揚光大“南泥灣精神”之時…

  衛府一眾文臣也同樣忙碌不休。

  屯田新政發佈並落實後,姑臧城成了涼州的新中樞。

  涼州大小政令、軍令,在這十餘日內幾乎皆由姑臧城發出。

  萬幸姑臧城恰好位於涼州正中心、而靠近關中的漢陽三郡又早已開始胡漢融合,否則河西四郡、安定、金城二郡勢必將因長安城過於遙遠而政令不通。

  早在前年、即建安五年年底,趙旻便將三輔納入涼州、並將長安定為涼州刺史部新治所。

  儘管涼州牧寵哥在去年年初時,便已不在長安辦公,而是先後轉到大散關、姑臧城處理涼州事務。

  注意:姑臧城,便是後世的武威市。

  綜上,在這十餘日中,一直率部眾隨衛府猛將行動的休屠王…至少看到了姑臧城周邊那些肉眼可見的變化。

  姑臧城地處河西走廊東端,因祁連山麓那源源不絕的冰川雪融水之故,此處地理環境極為優越。

  是以,此地很快便屋舍儼然、雞犬相聞,青青牧場以木柵、木門相連。

  兼且,隨著無數無主荒田被數萬兵卒用三鏵犁開墾、並用手搖式起重機、耕牛牽引播種機施足腐植酸底肥後,成片成片的田壟,皆種上了粟。

  可以預期,最多兩年,揟次縣、鸞鳥縣、休屠縣、蒼松縣、鸇陰縣等等姑臧城周邊諸縣,皆將變得生機勃勃、人煙稠密。

  再次強調:漢末的絲綢之路,絕非影視中那茫茫黃沙、大漠駝鈴之景,而是水草豐茂、綠洲處處、僅有極少數荒漠的瑰麗奇景。

  西北地區沙漠化變得嚴重,恰恰是因為三國魏晉南北朝連年戰亂而導致。

  因為涼州是天然的內卷之地,西域尤甚。

  關於漢末西域之美、內卷之嚴重,後文自會提及。

  此外,涼州士人們也滿載財帛、屯田物資,陸續返回各自的家鄉推廣、實施新政策。

  在這十餘日中…

  江東同樣發生了劇變。

  那一日,張飛如猛虎下山一般,率軍衝向大末城後…

  幾乎未遇到任何抵抗,便輕而易舉地進了城。

  關羽、張飛二人說得一點兒都沒錯,會稽郡看似富饒,實則因土地兼併嚴重而貧富差距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