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三十六章 旦辭妻妾去,暮至洛陽城終


                 類似的一幕,還發生在太尉府楊家小院中。

  張凝、楊櫻月二女抱著寶寶,與孫尚香側耳聆聽這兩句詩,美眸中皆露出欣賞、痴迷之色。

  衛府眾人目送大軍離去後,便也在當日各自離去、返回崗位。

  接下來的一年,他們都將極為忙碌。

  蹄聲隆隆中,大軍在晨曦下逐漸提速遠去…

  在老夏,也就是夏侯淵率軍之下,儘管道路因車馬不絕而略顯擁擠,但一人雙馬的衛府鐵騎,還是在戌時初(七點過)抵達了河南郡緱氏縣與偃師縣交界處。

  在後世,這兒也算是洛陽市區。

  因行軍而一身戎裝的苟哥,換上錦袍玉帶後,策馬跑到田畝之間實地調研。

  與去歲相同的是,此地仍是麥苗青青、田壟一望無際。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不同的是,此地人煙比去歲稠密許多。

  農夫歡快的歌聲迴盪於天際。

  田壟間、土路上穿著短褐、戴著幘巾的農夫們,在暮色之中扛著鐵鍁提著水桶,邁著輕快的步伐把家還。

  其中不少農夫,甚至還在唱著歌。

  遠遠看到這幅畫面的苟哥,心中欣慰至極。

  見到眼前這生機勃勃的一幕,誰又能想到,洛陽曾先後兩次遭逢大難、甚至曾化為一片焦土呢?

  初平年間那個愛裝筆的義士、良心未失的屠龍青年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的“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說的就是昔年的大漢京畿、洛陽及其周邊地區。

  此刻,這裡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炊煙裊裊、歡歌笑語不絕於耳。

  但話說回來…

  因此地人煙稠密之故,已不適合大軍在此紮營,是以趙旻哈哈一笑,以韁繩調轉馬頭後,匆匆返回軍陣。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偃師、緱氏二縣尚且如此,昔年帝都洛陽城如何,便可見一斑。

  因此,趙旻已無必要再實地考察、調研洛陽。

  返回軍陣後,趙旻喚來隨行的趙儼。

  “伯然,洛陽城而今如何?”

  趙儼心中一動。

  “回主公,洛陽而今已恢復昔年之規模,美中不足者,乃戶數不足三萬、人口未滿二十萬,仍百廢待興。

  然則…若非主公以良田住宅安置流民、又以新式農具肥料增產,洛陽絕無可能在短短兩年間恢復昔年之規模。主公莫非有意遷都?”

  穎川士人趙儼,如今正是河南太守,其人治理河南郡已近一年。

  以及今日,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絕而無民者,不可勝數。此則又甚於亡新之時也。

  摘自《後漢書之仲長統傳》

  注意:仲長統此時23虛歲,其人在三年前剛剛開始遊學。

  換言之,仲長統遊歷天下之時,還要比今年,也就是建安七年晚好幾年,而彼時“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絕而無民者,不可勝數”。

  洛陽城,當然算名都。

  此外,仲長先生還補充了一句:此則又甚於亡新之時。

  也就是說,漢末亂世對社會造成的破壞,比王莽新朝的亂世還要嚴重。

  綜上所述,洛陽之所以能恢復得如此迅速,完全得益於趙旻。

  趙旻聞言,笑著搖搖頭。

  “伯然,洛陽身處腹心之地,皇漢不宜遷都洛陽。”

  趙旻說得沒錯。

  自古至今,凡定都洛陽之王朝,國祚皆不長久。

  曹魏、西晉便是其中之二,東周王室則乾脆就是個傀儡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