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六章 冬去春復至,斗轉引星移6


                 孫策託孤的絕筆信,其內容當然不可能僅有那麼幾條。

  但吳景在唸孫策絕筆信之時,尚有劉關張、許昭等外人在場,是以吳景並未念出其全部內容。

  孫權同理。

  然而,此時此地再無外人,是以孫權可放心說出孫策的全部遺言。

  孫權向守在門口的親衛使了個眼色。

  那親衛心領神會,當即走出房門戒備。

  孫權向老孃施禮後,壓低聲音道。

  “大人,家兄稱,江東因江南之亂而顯現出三大問題。家兄原文為:深險之地猶未盡從,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

  孫權此言一出,孫皎、朱然、呂蒙這三個小年輕兒還好…

  但孫邵、秦松和陳端三人瞳孔遽然一縮。

  吳老夫人則揚起袍袖,制止孫權再說下去。

  “阿權,此三件事休要再多言!你務必儘快妥善處理!”

  吳老夫人的反應為何這麼激烈呢?

  因為孫策臨終說了三點隱患:

  其一是深險之地未從;其二是天下英豪在州郡;其三是客籍僑姓人心不穩。

  此三大問題可謂一針見血、直指揚州(吳郡、會稽、丹陽、九江、廬江和豫章六郡),或者準確來說是江東如今四郡(九江歸趙旻、豫章已給劉備)的要害。

  其一,深險之地指代“山越”,即逃避徭役而亡入山中的揚州百姓。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其二,天下英豪指代“江東士族”及“宗帥”,他們控制著土地和人口,與身處“深險之地”的山越互為犄角。

  其三,客籍僑姓,即避難揚州的“中原士族”,這批人因孫策誅戮吳郡、會稽的大姓而心存畏懼,時刻準備逃歸中原。

  簡言之,在孫權如今擔起江東這個爛攤子之時…

  山越宗帥不服;

  江東士族不服;

  外州士族也不服。

  甚至連孫家的同姓親戚們…也都不服。

  對於孫策揭露出來的這些嚴重的問題,吳景當然不可能公諸於眾。

  孫權本人更不可能。

  許昭乃是義士,其人從未拆開孫策的絕筆信細讀…

  從許昭在劉備中軍帳內的一系列表現、舉動來看,其人分明存了一死以報孫策知遇之恩的念頭。

  但江東眾人出於保留人證、加強孫策絕筆信可信度的考慮,偏偏不能殺許昭洩憤。

  何況許昭殺孫策乃迫不得已,並非出於私怨。

  所以,欣賞許昭的孫策非但毫不記恨許昭,反而轉為壓榨其人的剩餘價值。

  言歸正傳。

  正因為趙旻清楚江東內憂外患如此嚴重,才會在第一時間求劉協將“吳侯”之爵位、揚州牧之漢廷職位賜予孫權。

  孫權惟有名正,才能言順。

  也正因此,趙旻才會令徐晃甘寧二人繼續坐鎮江夏郡,全力助孫權守護江東的西大門。

  孫策託孤於趙旻,可謂明智之舉。

  趙旻雖然很不喜歡孫權,但也不得不傾盡全力助孫權穩定江東大局。

  此事無關利益,只關乎趙旻對孫策、孫尚香兄妹二人的情義。

  人老成精的吳老夫人,當然很快想通了這一點。

  於是老太太再三叮囑孫權。

  “阿權,待我等返還丹徒城,你務必第一時間遣使再赴許都,向天子朝貢、向阿旻致謝。”

  孫權肅然行禮。

  “大人放心,孩兒謹遵大人教誨。”

  吳老夫人滿意頷首,這才擠出一絲笑容。

  “諸君請用飯。阿策屍骨未寒,故老身不便賜酒,老身以茶代酒,敬諸君一杯!”

  老太太雖未明言,但其人無異於告訴眾人:今後你等皆為阿權肱股之臣。

  我們再看向同一時間的衛府。

  在張燕講述完畢之後,眾人只有同一個念頭:

  夾縫中求存何其艱險!

  沒錯,這正是過去臧霸陳登二人曾面臨的、以及張燕正面臨的困境。

  臧霸陳登二人暫且不提,只說張燕。

  張燕老窩黑山西側的上黨、西南的河內、正南的東郡,皆為趙旻領地。

  此三郡由兩個兗州人率部曲屯駐。

  其中魏種鎮守上黨、河內,而羊衜坐鎮東郡。

  張燕的西北、東、東北、北四側,則是太原、魏郡、常山國和雁門郡。

  這都是袁紹地盤。

  可想而知,張燕夾在這兩個如今天下第一和第二的大諸侯之間,日子有多難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