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章 冬去春復至,斗轉引星移1


                 大漢帝都今年的冬天,比去年要溫暖不少。

  但饒是如此,當第一場冬雪來臨之時,衛府也仍不敢怠慢,一應過冬物資,被兵卒、小吏及時送到孤寡、殘疾戶中。

  得益於此,許都已連續兩年沒有出現過貧民凍死、凍傷的情況。

  一夜風雪過後,數百名負責許都城內外日常清掃工作的老叟、老嫗們,在清晨便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這些人雖勞累,心中卻滿是歡欣感激。

  因為有這份差事,所以他們不必再為衣食、寒冷而擔憂。

  於是乎,在辰時中(早上八點左右),一身孝服的孫權,以及其人一眾近臣踏雪來到許都東城門外時,看到的是這樣一幅景象。

  城門處車水馬龍,進城者和出城者川流不息。

  穿著一身厚布衣服的稚童們,嬉笑著在城門旁邊的空地上打雪仗,城門候和守城兵卒們,一邊警惕地盯著進城的人群,一邊樂呵呵地看著這些稚童們玩耍。

  城門內外,還有一群同樣穿著統一形制厚布衣服(其實就是環衛工人的制服)的老叟老嫗,正佝僂著腰清掃積雪。

  通衢大道兩側,販賣吃食、熱粥,以及各種雜貨的攤販們將道旁空地佔得滿滿當當,他們此刻正在熱情叫賣。

  急於進城出城務工、貨殖或公幹而未來得及用早飯的行人們,則圍攏在各類吃食、熱粥攤旁,一邊匆匆用著熱湯熱飯,一邊相互攀談。

  總之,許都城外,乃是一派煙火人間的繁華氣象。

  然而,這終究還是士族正逐漸轉變為門閥的中古時代開端、東漢末年,而非市民階層崛起、市井文化高度發達的近古時代北宋。

  士人們何曾見過這等小民市井景象?

  所以,陪同孫權至許都的孫邵搖頭道。

  “堂堂大漢國都、首善之地,如此豈非有辱斯文?”

  一名正端坐於胡床(馬紮子)上的老者忍不住嗤笑一聲。

  “荒唐!許都士民、百工、商賈披星戴月養家餬口,若無此等攤販,黎庶從何尋熱湯熱飯?你等莫非皆不食人間煙火?呵呵!”

  這老者言罷,便以箸挾起一根看起來便極酥脆可口的油條,放入口中“喀嗤喀嗤”大嚼…

  還真別說,這老者牙口真不錯。

  江東眾人見那老者身穿貂裘、腰間束玉帶懸白璧、頭戴金冠,兼且氣度不凡,顯然是許都某望族之耆老,登時便不好對其人發作,可偏偏…

  這老頭兒極為愜意地品嚐著那金黃酥脆、散發著誘人香味的油條,吃得頗為香甜…

  天可憐見,江東眾人都尚未用早飯。

  有人忍不住偷偷嚥了口口水,暗道:老丈言之有理!

  那老者顯然在故意氣江東眾人。

  “此油條酥而不軟、油而不膩,兼且其味香甜,甚善甚善!”

  言罷,老頭兒又以湯匙舀了一匙潔白如玉、明顯加了蜜汁及砂糖的豆腐腦,美美地喝了一口…

  油條加糖,豆腐腦不但加糖還加蜜汁…如此吃法,這老頭兒也不怕吃出糖尿病來。

  這也不怪這老頭兒,因為漢末的北方人幾乎都是甜黨。

  其餘食客們有樣學樣,紛紛學這壞老頭兒一般,將各自面前的小饅頭(小籠包)、胡麻餅(燒餅)、湯餅(面片湯)、水引餅(麵條)吃得津津有味。

  見這些攤位旁的食客們吃得格外過癮,江東眾人只覺自己愈發飢渴難耐。

  孫權忍不住瞪了多嘴的孫邵一眼。

  若非孫邵,他們也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坐下大吃大嚼,現在可好…

  他們難道還能自己打自己臉?

  江東人們默默嘆了口氣,只好繼續“斯文”下去。

  而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驟然從許都城門處傳來。

  旋即,“籲”地一聲,一名鬚髯及胸、極儒雅俊秀、著玄色深衣、戴進賢冠的文官,便滾鞍下馬,快步奔至那老者身畔,向其人深深一揖。

  。

  “大人,此處天寒地凍,不如隨小侄回府如何?”

  孫權正在猜測這文官的身份,便聽一眾攤販、食客及來往百姓不約而同地向那文官行禮。

  “僕等參見荀令君!”

  孫權大吃一驚。

  那文官正是荀彧,而那端坐於胡床、正“有辱斯文”大吃大嚼的貂裘金冠老者,則正是荀淑侄子、荀氏八龍的從兄弟、荀彧的族父、荀家如今的家主荀晉。

  老頭兒最喜歡每天早晨來東城門外,就著香甜酥脆的油條,吃一碗滑嫩可口的豆腐腦。

  但昨夜雪大,荀彧擔心自家老頭兒出意外,是以急匆匆趕來接老頭兒回家。

  荀晉不滿地擺擺手。

  “府中庖丁做不出如此美味,稍後老夫尚要至工坊,文若速去忙碌國事。”

  荀彧拿老頭兒沒辦法,只好再次深施一禮。

  “大人坐馬車前去工坊如何?”

  這次老頭兒倒是沒犟。

  “也罷!老夫坐車便是。”

  荀彧鬆了口氣,直起身後方才看到剛剛下馬、身長而腿短的孫權。

  孫權向荀彧作揖道:“某乃江東孫仲謀也,見過荀令君。”

  荀彧微微蹙眉,打量一番孫權後,卻將眉頭蹙得更緊。

  顯然,荀彧已猜到了孫權至此的來龍去脈。

  隨即其人作揖還禮。

  “仲謀,此非詳談之地,請先隨荀某至尚書檯!”

  半個時辰後…

  在尚書檯用過早飯的江東一行人,在孫權帶領下,走進荀彧的公廨。

  眾人落座後,荀彧長嘆一聲,神情顯得頗為哀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