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二百零一章 離別淚濛濛,何去太匆匆1


                 時間地點回到傍晚的襄陽城西郊。

  正當出使荊州商談共建工坊的董和,忍不住喟嘆時,突然有一個聲音響起,並針對董和之言評價一番,最後那人朗聲道。

  “先生但盡力而為即可,在此興嘆又有何用?”

  董和循聲望去,只見一名身高約七尺七寸(一米七七)的弱冠男子,正昂然立於檀溪之畔,含笑向自己躬身作揖。

  那弱冠男子相貌雖平平、氣質卻頗有些超然。

  董和心中不由一動。

  董和身旁的蔡瑁卻沉下臉來。

  “士元何以驚擾幼宰先生?”

  “回世伯大人,小子甫從水鏡先生處歸來,幸會諸位高賢,見這位先生有感而發,便不由自主插口,還望世伯大人勿怪。”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那弱冠男子溫和一笑、向蔡瑁致歉之後,分別向蔡瑁、蒯良、蒯越、韓嵩、鄧義、劉先…等人一一行禮。

  一眾荊州豪族還禮之後,蒯良無奈地指著那男子對董和道。

  “幼宰兄,此乃某摯友德公兄從子、南郡龐士元也。”

  那相貌平平、氣質卻不俗的弱冠男子,正是襄陽人龐統龐士元。

  南郡襄陽一帶的門閥家族,有蔡氏、蒯氏、黃氏、龐氏、向氏、馬氏等等。

  其中蔡瑁的小姊是劉表後妻,大姊嫁黃承彥,即諸葛亮岳父。

  龐德公之子、龐統之從兄龐山民則娶了諸葛亮小姊。

  諸葛亮大姊,嫁給了蒯良和蒯越的從子蒯祺。

  簡言之,諸葛亮和龐統二人,與荊州幾個大豪族之間,幾乎都有姻親關係。

  也因此,這些荊州豪族士人,都認識龐統。

  額外插一句…

  這就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的所謂“布衣”之諸葛亮。

  與他有姻親關係的皆是荊州豪族,岳父還是襄陽豪族黃家的黃承彥,他還好意思說自己是“布衣”?

  他這是上墳燒報紙,糊弄鬼呢?

  言歸正傳。

  龐統恭恭敬敬地向董和深深一揖。

  “統久仰南郡同鄉幼宰先生大名,今日得見先生尊顏,幸何如之。統方才之言,還望先生勿怪。”

  董和深深凝視著龐統澄澈有神的雙眸,心中不由暗贊:

  主公當真好眼光!如此奇士,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這哪裡是苟哥有眼光…

  後世之人誰不知“鳳雛”之大名?

  因自家侄兒、龐統堂兄龐山民連襟兒蒯祺的關係,蒯越對龐統印象不錯。

  是以蒯越撫須而笑。

  “幼宰先生及諸君有所不知,士元被襄陽城外山野隱士司馬德操贊為“鳳雛”,故士元在襄陽一帶略有名氣。”

  龐統自謙道:“叔父大人謬讚也,區區虛名耳,何足道哉。”

  董和來襄陽這些天,終於首次聽到“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大名。

  這絕對不怪董和。

  因為司馬徽是豫州穎川人,而且是白身,這些眼高於頂的荊州豪族士人,除了司馬徽的門生之外,沒有一個將司馬徽放在眼中。

  甚至於,劉表、劉琮父子都毫不重視司馬徽。

  人謂劉表曰:“司馬德操,奇士也,但未遇耳。”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劉)表後見之,曰:“世閒人為妄語,此直小書生耳。”

  摘自《司馬徽別傳》

  司馬徽因為相貌醜陋,還曾被劉琮的賓客罵作“死傭”、“田奴”,可見劉表父子對司馬徽的輕慢。

  (劉)琮左右問:“司馬君在邪?”

  (司馬)徽曰:“我是也。”

  (劉)琮左右見其醜陋,罵曰:“死傭!將軍諸郎欲求見司馬君,汝何等田奴,而自稱是邪!”

  摘自《司馬徽別傳》

  從這個角度來看,諸葛亮“不求聞達於諸侯”之言,倒也算頗為貼切。

  因為司馬徽師徒,根本瞧不上荊州諸侯劉表。

  由是故,素來輕慢司馬徽的荊州人,又怎麼可能主動提及其人?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這也是董和欲見司馬徽而不得其門的原因所在。

  韓嵩冷不丁冒出一句。

  “士元何以在此?”

  龐統仍是含笑彬彬有禮道:“回韓叔父,小侄方自水鏡先生府中而歸。”

  董和唯恐這群荊州豪族士人們再打岔,當即向龐統作揖。

  “士元可知穎川高士徐元直?”

  龐統含笑作揖。

  “幼宰先生有所不知,元直兄乃統之師兄也。”

  同為司馬徽門下弟子,龐統怎麼可能不知道其人的大師兄徐庶?

  董和心道:若如此,此事易耳!

  這就是東漢版的“這就好忽悠了”。

  於是乎,董和對一眾荊州豪族士人道:“近幾日有勞諸君隨老夫奔波,今晚老夫在寒舍略備粗茶淡飯,盼諸君賞光用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