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九十四章 荊州觀暮色,江東唱輓歌2


                 這場談話雖然過程極短、內容更短,但趙旻所展現出的城府和心機,讓高志歎服不已。

  世事洞明的高志甚至認為,趙旻比曹操還要可怕。

  趙旻顯然要比明著壞的曹操腹黑許多!

  儘管趙旻長著一張正派人物的臉。

  所以高志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儘快將高柔接回來,且高家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與汝南袁氏徹底割裂!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甚至,高志還決定,勸陳留郡、以及隔壁陳郡那些搖擺不定的士族,儘快徹底歸心於趙旻,並派出族中優秀子弟出仕。

  原因很簡單:陳留是趙旻的基本盤,而趙旻不但極不好惹,而且將來一定可成大業。

  經過這一番風波,以陳留高氏為首的陳留士族,無條件歸心於趙旻。

  這算是趙旻“大字報”帶來的意外收穫。

  兩三日之後…

  陳矯順利返回許都。

  與陳矯同行的,還有孫家一眾娘子軍。

  香妹子終於重返許都;大喬也終於見識到了如錦似繡一般的太平盛世氣象。

  吳老夫人卻有些不敢相信。

  孫堅的如夫人丁氏,則頗有些樂不思蜀。

  於是乎,懷著各異的心情,孫家娘子軍隨陳矯來到了坐落於宮城大街的衛府。

  香妹子雖極思念愛郎,卻也不好丟下一眾親眷,獨自進宮尋郎。

  更何況,早已得知親家全家趕來的趙大娘,帶著兩個兒媳,及時趕到衛府門前迎接吳老夫人。

  孫策畢竟是一方雄主,又是趙旻的堅實盟友,一向極看重大局的趙大娘,對吳老夫人不敢有絲毫怠慢。

  兩個親家母見面,且是初次見面,一番寒暄客套在所難免。

  尤其是在趙大娘、吳老夫人都是文化人兒的情況下。

  但如此一來,張凝和楊櫻月二女心中便頗有些不是滋味兒。

  二女的生母皆已離世,此刻見婆婆對香妹子的生母吳老夫人熱情又恭敬,而一向跳脫活潑的香妹子,此刻竟乖巧無比地侍立於親孃身後,二女心中便難免觸景生情、自憐自傷。

  萬幸在場之人有溫婉懂事又細心的大喬。

  大喬見張凝、楊櫻月二女情緒有些低落,便趁自己婆婆與趙大娘聊得投機、熱絡之時,悄悄湊到二女身畔,柔聲道。

  “妾乃吳侯妾室橋氏,妾甚慕二位阿姊芳容,不知二位阿姊高姓大名?”

  大喬並非姓喬,而是姓橋。

  因為二女之姓,在《三國志》與《後漢書》的記載中均為“橋”。

  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孫)策自納大橋,(周)瑜納小橋。

  摘自《吳書之周瑜傳》

  大喬、小喬的父親橋公,有可能是袁術部將橋蕤的同宗。

  從《袁術傳》、《孫討逆傳》的記載來看,客居廬江的橋公,很大概率也是袁術故將。

  建安四年(199)袁術死後,其家屬部曲投奔廬江太守劉勳,同年復為孫策所破。

  橋姓並不常見,加之橋公與橋蕤共仕袁術,因此二人很大概率存在親屬關係。

  言歸正傳。

  此時的大喬,當然不可能如後世那麼有名,更何況…

  與傾國傾城的張凝、英武而不失柔媚的楊櫻月相比,大喬雖別有一番江南女子所獨具的風韻,顏值卻並不比二女更出眾。

  再者說來,對自家夫君與孫策的關係,張凝楊櫻月二女焉能不知?

  換言之,大喬與二女之間,並沒有絲毫疏離感。

  是以,在張凝楊櫻月二女看來,溫婉的大喬便如同嫂嫂一般可親。

  聞得大喬此問,性情同樣溫婉的張凝便盈盈一禮。

  “嫂嫂有所不知,妾姊妹二人皆幼於嫂嫂。妾乃武威張氏,阿妹乃弘農楊氏,妾二人久仰嫂嫂大名。”

  楊櫻月雖是西域敦煌屬國羌人,但其人父母既亡,又已為楊彪義女,便理應改籍貫及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