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九十一章 棋局漸落幕,水落將石出9


                 箭如雨下時,工程兵只需躲進壕溝,以蒙鐵皮的木楯蓋住壕溝,便足以抵擋箭矢。

  埋伏在壕溝中的弩兵,便可在木楯掩護下、將弩放到木楯空隙處射出弩箭,反殺在城頭女兒牆旁射箭的弓手。

  弩無論初速還是射程,都要強於弓,如此一來,城上守卒反而傷亡慘重。

  弩的最大劣勢不在於其緩慢的裝填時間,也不在於其費力的腳蹬上弦,更不在於其較短的弩箭長度,而是在於一個字:

  貴!

  一把性能優良的勁弩,其成本高於三石(八十斤左右)強弓近六倍。

  除了財大氣粗的衛府,當今天下還有哪個諸侯能裝備如此多的勁弩?

  就連三石弓,他們弓手的裝備率恐怕也不足三成吧?

  總而言之,三番五次下來,因對射而損失慘重、卻又無兵員補充的西陵城守軍,便只好無奈地放棄這種偷雞不成蝕把米的行為。

  而隨著土臺越搭越高、越搭越大,床弩、投石車、井闌車等重型武器便漸漸有了施展的空間。

  城內守卒的日子便越來越慘。

  甚至於,後來城頭之上再無任何守卒。

  到土臺搭到略高於西陵城頭女兒牆之時,西陵城便已經可以宣告失守。

  情況也的確如此,在井闌車頂部的箭雨壓制、掩護之下,當張繡一方,以及曹氏、夏侯氏一方的精兵自土臺爬到西陵城城頭上時,這場攻城戰的結果,已經毫無懸念。

  就在這時,令人大跌眼鏡的一幕便發生了…

  同一時間,冀州魏郡鄴城,袁紹的大將軍幕府書房之中。

  “高幹豎子誤我!氣煞我也!如此大事,豎子為何從未向我稟明?”

  此刻的袁紹,雙目赤紅到彷彿能噴出火焰,渾身不由自主地顫抖著,胸膛劇烈起伏,猶如一頭憤怒的紅牛一般,渾不似其人平日那般雍容。

  而且,如果此時有血壓儀,袁紹的高壓大概能有二百五。

  不言而喻,袁紹一定已經看過了那份惡意詆譭其人的“大字報”。

  讓袁紹如此憤怒的,當然不是前面那些鋪墊之言,也不是袁紹有心擁立河北的大漢宗室子弟為帝之言,而是…

  “高幹豎子竟敢如此肆意妄為,欲置我於何地?我何曾有過取大漢而代之之意!豎子氣煞我也!”

  真正讓袁紹怒到血壓飆升到二百五的,是“大字報”中詆譭袁紹欲代漢自立的那部分內容。

  那部分內容不但將此事描述得繪聲繪色,而且有圖有真相。

  偏偏袁紹如今還無法反駁。

  因為高幹遣近兩千死士赴許都刺殺趙旻,便是明證…儘管袁紹對此毫不知情。

  眾所周知,衛將軍趙旻,乃是鼎鼎有名的大漢忠臣。

  “大字報”中更是將趙旻描述為“大漢一統之望、亂世終結之英”。

  高幹刺殺衛將軍,不言而喻,背後一定是袁紹指使,那麼袁紹目的何在?

  阻撓大漢一統?制止亂世終結?亦或…

  欲取大漢而代之?

  這一靈魂之問,同樣出自於“大字報”,所以,袁紹為此驚怒交加、飆升血壓。

  袁紹越想越氣,終於忍不住“嗆啷”一聲拔劍出鞘。

  “傳我之令!令陳孔璋將高幹與黃祖老匹夫密謀之事公諸於眾!此外,欲取大漢而代之者,乃黃祖也!陳孔璋務必告知天下:我袁本初世受國恩,與黃祖誓不兩立!”

  袁紹在雷霆震怒之下,猶能想到高幹刺殺趙旻之事,背後一定是黃祖挑唆,可見袁紹對黃祖暗戳戳的行動心知肚明。

  但話說回來,袁紹此舉,正合趙旻心意。

  因為至此,黃祖已經徹底眾叛親離。

  暴怒的袁紹旋即又大喝一聲。

  “張儁乂何在?傳我之令,令其人速至晉陽城,為我帶回高幹豎子之首級!”

  前面幾道軍令,袁紹麾下一眾幕僚皆無條件遵從,但這一條軍令…

  高幹可是袁紹的嫡親外甥啊!

  於是乎,包括河北士人沮授、審配等人在內,袁紹麾下一眾謀士皆紛紛出言苦勸袁紹。

  “請明公息怒,高元才一時糊塗方才犯下如此彌天大禍,明公責令其人儘速至鄴城請罪即可,何必傷其人性命?”

  “明公,高元才坐鎮幷州多年,於幷州諸郡頗具威望,明公萬萬不可誤中趙從文之奸計,以至於自毀長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