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八十六章 棋局漸落幕,水落將石出4


                 “劉使君以為,荊州乃何人之荊州?”

  在座的荊州豪族們,聞言臉色登時一變。

  劉表卻仍舊笑容滿面。

  “幼宰先生何必明知故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荊州自當為天子之荊州也。”

  說著,劉表又將話題引到了黃祖身上。

  “然則,逆賊黃祖卻不懂此理,其人不聽老夫軍令、一意孤行,終將大禍臨頭!”

  說此話時,劉表環顧四周。

  顯而易見,其人是在指桑罵槐。

  蔡瑁、蒯良、蒯越、劉先、鄧義、張允…等等荊州士族不好再裝聾作啞,於是紛紛幫起了腔。

  “黃祖確不忠不義也!”

  “某等苦勸黃祖,其人卻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唉!大禍不遠矣!”

  “堂堂皇漢天威,又豈是區區荊州所能抗衡,黃祖自尋死路也。”

  …

  董和笑呵呵地旁觀著這一切,心中已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於是其人果斷轉移話題。

  “諸君,老夫此番前來,助劉使君定荊州乃其次,老夫之主要目的,實乃助諸君興建工坊也。”

  原本七嘴八舌的荊州豪族們,聞言登時精神一振。

  吵鬧不堪的宴廳瞬間鴉雀無聲。

  但僅僅一剎那後,這間宴廳便變得沸反盈天。

  董和等東州士人還好,並未失儀,儘管這巨大的聲浪震得他們鼓膜嗡嗡作響。

  小馬哥和龐德二人,則乾脆利索地捂住了耳朵。

  見荊州豪族如此激動,董和不驚反喜。

  隨趙旻走遍半個大漢、已積累大量商業經驗的其人,心中暗暗打定了主意。

  劉表表面雖仍笑容滿面,但其人一顆心卻猶如沉入谷底。

  劉表心知肚明,在這大勢面前,自己所能做的,只有盡力拖延而已。

  劉表心中不由嘲笑起袁紹和黃祖。

  你二人實力再雄厚、計謀再詭詐又如何?天下一統,已是大勢所趨!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嘲笑過後,不甘心的劉表苦思起拖延之計,於是其人瞬間便想到了劉備。

  於是乎,趁董和等東州士人與荊州豪族商議共建工坊計劃之時,劉表喚來嫡長子劉琦。

  因擔心蔡氏對劉琦不利,劉表早已將劉琦召回襄陽城。

  劉表笑容和藹可親,壓低聲音與劉琦交談,在外人看來,劉表極似在對自己兒子噓寒問暖。

  然而,劉表問的卻是…

  “阿琦,你玄德叔父今何在?”

  相貌猶如年輕版劉表、今年剛剛而立的劉琦,聞言躬身行禮。

  “回大人,據稱,玄德叔父前幾日正趕赴長沙郡臨湘城。”

  劉表老眼一眯,語氣卻和藹可親依舊。

  “哦?竟有此事?然則…玄德賢弟今何在?長沙郡可有何大事?嗯?”

  劉琦正色道:“回大人,孩兒尚未聞長沙有何大事發生,以孩兒愚見,玄德叔父應是前往長沙安撫士民。”

  劉表撫須頷首。

  “原來如此,玄德賢弟應是為老夫解憂。阿琦,既如此,你不妨儘速遣心腹趕赴長沙郡,請你玄德叔父前來襄陽城議事。”

  劉琦恭恭敬敬道:“孩兒謹遵大人之令。”

  劉表輕揮袍袖。

  “速去辦理此事。”

  劉琦躬身而退,劉表撫須垂首不語。

  但旋即,其人又喚來嫡次子劉琮。

  在演義、文學作品中,劉琮是個黃口孩童;然而…

  劉琮此時早已及冠,且其人與劉琦同父同母,並非後母蔡氏所生。

  因為劉表入主荊州之後,曾替劉琮娶了蔡瑁的侄女兒。

  (劉表)為少子(劉)琮納後妻蔡氏之姪(侄女兒)。

  摘自曹丕《典論》

  按秦漢成年禮,男子二十及冠而女子十五及笄。

  雖然貴族的成婚時間會略微提前,但也與傳統相差不大。

  考慮到劉表在荊州的執政時間(190-201),毫無疑問,劉琮此時的年齡至少也有二十五歲。

  劉表之所以喚來劉琮,主要是擔心自己的續絃蔡夫人多疑。

  劉表的反應可謂神速。

  是以,劉表臉上的笑容愈發和藹可親。

  “阿琮,流寓荊州之士,今何在?”

  劉琮同樣恭敬行禮。

  “回大人,據斥候回報,流寓士人沿沔水(漢水)日夜兼程、順流而下,今應已至江夏郡竟陵縣。”

  劉表正待頷首,突然像是想起了一件事一般,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老夫漏算一事!阿琮,你速遣心腹…不,你點齊你德珪叔父一部親軍,速乘快船趕赴竟陵!務必要快!”

  劉琮的老婆是蔡瑁侄女兒,所以劉琮喊蔡瑁叔父毫無問題。

  只是…劉琮有些疑惑不解。

  “大人,有何要事?”

  劉表用力揮揮袍袖。

  “勿要多問,你速去竟陵,到竟陵便知究竟!”

  同一時間…

  竟陵縣沔水碼頭處。

  桓階在徐晃、甘寧這兩位猛將陪同下,親自迎接自襄陽城趕來的司馬芝、王粲、裴潛、繁欽、傅巽、和洽…也就是流寓士人們。

  桓階在荊州的地位,絕不亞於蔡瑁、蒯越兄弟等人。

  是以,當桓階面帶笑容、遙遙向這些流寓士人們作揖行禮時,這些人便顯得頗為激動。

  呵呵,這便是劉表所擔心之事…

  趙旻在荊州的大花園裡,盡情地揮舞鋤頭挖呀挖呀挖。

  “桓某謹代表衛府,歡迎諸君至此!諸君遠來辛苦,如不嫌棄,不妨隨桓某用些粗茶淡飯如何?”

  年輕氣盛、也最沉不住氣的王粲上前一步,向桓階作揖行禮。

  “長沙高士、伯緒先生竟也認得某等?”

  桓階呵呵一笑。

  “仲宣何必自謙?君等素有才名,桓某焉能不識君等?”

  說著,桓階侃侃而談,一一說出這些人姓甚名誰,籍貫何處,冠字(古代有一定文化的男子及冠要賜字,這一儀式並稱為冠字)為何。

  於是乎,這些在荊州地位卑微、存在感極低的流寓士人們,一時間竟感動到熱淚盈眶。

  所以,諸君勿疑,這一切就是出自於趙旻的手筆。

  劉表的擔心絕非多餘,因為趙旻早已命令桓階,務必要辛勤地揮舞鋤頭挖呀挖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