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五十一章 機關終算盡,噩耗碎君心3


                 但與趙旻、劉備等人不同,江東大軍是在停泊於浩蕩大江畔的鬥艦、艨艟之上,被昂立於一艘大斗艦船舷舷首上的孫策、孫河、孫權、孫尚香……宗室,以及一眾虎臣送走。

  在吳景、朱治、韓當和黃蓋四老離去後,如今丹徒城內,除孫家一眾宗親之外,孫策最信任的心腹只剩下孫河、呂範、張昭和張竑四人。

  周泰、蔣欽、陳武、董襲、凌操和賀齊等猛將,因孫策如今並未完全掌控會稽、豫章二郡之故,不可能一直留在丹徒城。

  建安六年的江東五郡,各地動亂此起彼伏。

  實際上,後來的江東重臣,包括江表十二虎臣在內,他們的部曲大多來自於平亂收俘。

  於是乎,緊隨吳景等四老之後,陳武赴廬江郡協助廬江太守李術平亂;

  周泰、蔣欽趕赴豫章郡巴丘縣,防備長沙太守劉磐趁孫策兩頭難以兼顧之時,出兵攻伐豫章郡。

  首發&:塔>-讀小說

  董襲、賀齊二人則率兵向東南而行,鎮壓會稽郡山越之亂。

  於是乎,這一日之內,完全來不及反應的香妹子,便眼睜睜看著自己大兄身邊一眾強將紛紛率軍離去。

  直至凌操主動請纓,欲率部曲赴吳郡東南抵禦山越人之時,香妹子方才反應過來、及時勸阻孫策同意凌操出征。

  “大兄,而今吳郡士族仍與孫家不睦,且吳縣大姓陸家、顧家並未隨大兄遷至丹徒,此乃天大之隱患、大兄不可不防也。”

  孫策雖已部分聽取妹夫趙旻的建議,對江東士族採取安撫、壓制並行之策,但為時已晚。

  這與孫堅、孫策父子的早期經歷有極大關係。

  孫堅與孫策籍貫雖在江東,卻均在江北發跡。

  孫堅早年活躍在徐州的下邳與廣陵(見《孫破虜傳》);

  孫策則活躍在揚州的廬江與九江(見《孫討逆傳》)。

  因此,孫氏父子的中堅力量,主要由“流寓士人”與“江北地主”構成,也就是淮泗集團。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孫策橫掃江東之時(195-199),離不開淮泗武人的軍事支持;

  淮泗人因為遠離故土,無法再通過“鄉舉裡選”而出仕,故需要孫氏的任命而出仕。

  雙方各取所需,因此形成同盟關係。

  周瑜(廬江)、陳武(廬江)、周泰(九江)、蔣欽(九江)、張昭(彭城)、張紘(廣陵)等一干文武,皆為淮泗出身,他們成為孫氏兄弟的肱股之臣。

  江東集團即吳郡四姓(朱張顧陸)、會稽四姓(虞魏孔謝)為代表的土著力量。

  他們對孫策抱有敵意,多次武裝反抗孫氏兄弟的統治,因此遭遇殘酷殺戮。

  在孫策平定江東過程中,吳郡名士陸康、高岱、王晟,吳郡太守許貢,先後被孫策誅殺。

  會稽大姓周氏、盛氏也陸續遭到夷滅。

  另有祖郎、錢銅、鄒他、嚴白虎等地方豪強,亦被誅戮殆盡。

  孫策如此做,固然是因為江東豪族根深蒂固、且對孫策懷有極深敵意之故,但也不得不承認,孫策因手段過於酷烈,結果反而適得其反。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江東豪族,一度與孫策水火不容。

  在孫策與江東豪族矛盾激化到極點的情況下,孫策即便有意緩和矛盾,江東豪族一時之間也難以接受孫策釋放出的善意。

  尤其是,在孫策已漸漸與趙旻對立起來的情況之下。

  要知道,這些江東豪族,未嘗不曾懷有類似荊州豪族一般的心思。

  最要命的是,孫策如今遷治所至丹徒城後,認為吳縣士族在丹徒城無法再一手遮天,所以孫策仍然不屑於如苟哥一般,只要出城必率至少一屯(百餘人)精騎。

  以是故,愈發懂事識大體的香妹子,才不敢讓孫策離開丹徒城哪怕一步。

  甚至於,受穩如老狗的苟哥影響,只要丹徒城內孫策的眾多心腹離去,香妹子便極為不安。

  孫策面對小妹的擔憂,顯得頗不以為然。

  “阿香不必擔憂,我麾下今尚有萬餘精兵,縱是諸多大將出徵,我又有何懼哉?”

  孫策的話是沒錯,但孫策你敢不敢像苟哥一樣,出門至少率百餘精兵親衛、以及至少一什(滿編為十三人)可隨時召喚援軍趕來的斥候隨行?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所以香妹子毫不客氣地反駁自己大哥。

  “大兄若願率一曲精兵隨行,妾便無話可說。”

  一曲為五屯,即近六百人。

  深受苟哥薰陶的香妹子,終於變了。

  她不再是那個英雄孤膽的超勇美少女,變得成熟穩重許多。

  孫策卻一如既往。

  其人嗤笑一聲:“阿香,我孫家兒女,何曾如此膽小如鼠?再者,丹徒終為我親選之地,在丹徒,宵小之輩焉能奈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