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四十章 許都運帷幄,江夏謀千里2


                 在午後豔陽下,趙旻護送自己實際上的老婆、一對兒女平安回到宮城百子坊中。

  趙旻和伏壽當然不可能吻別。

  臨出宮之前,趙旻不易察覺地用一枚金餅,換了一個小黃門手中的一張小紙條。

  紙上只有一行娟秀小字:

  明月夜,妾在家中恭候君竊玉偷香。

  趁人不注意,苟哥飛快地將紙條吞入口中。

  不管旁人如何看,至少苟哥本人認為,其人這一枚金餅花得超值。

  壓下心頭綺念,苟哥渾若無事一般徑自趕向衛府。

  苟哥清楚,衛府之中,還有一名女子需要他來應付。

  同一時間,丹徒城(即後來的京口、如今的鎮江市)吳郡太守府內。

  隨著孫策將治所移至丹徒,丹徒縣便成為吳郡治所所在,而新任吳郡太守,正是江東丹陽郡人、朱治朱君理。

  香妹子做事風格與苟哥一般無二,皆雷厲風行、節奏明快。

  所以大喬尚未來得及去拜訪孫策的舅舅吳景,而香妹子已經來到朱治府上。

  香妹子想見朱治,自然無人阻攔。

  在見到朱治之後,香妹子盈盈一禮、開門見山。

  “叔父大人,妾有一事相求。”

  朱治僅比孫堅小一歲,且其人在孫堅最初起兵之時,便已追隨孫堅,資歷比程普、韓當二人還老。

  而且朱治與黃蓋一樣,同為舉孝廉仕途正途出身,孫策東渡之前,使孫策下定決心者,也依然是朱治。

  只是因為朱治在演義之中存在感不高,所以他的人氣遠不及江東三老。

  但實際上,朱治在江東陣營之中,是最早拜兩千石府君者。

  而且,此時的朱治,已有逾五千部曲。

  東吳的授兵數量,由低到高,可以分為七級。

  自四百人起步,至五百、一千、二千、三千、五千、一萬不等。

  從可見史料看,“五百人”與“二千人”這兩個級別,應用比較廣泛。

  需要注意,授兵的數字,並不代表足額的甲士,而是募兵的數量上限。

  換言之,所謂“兵二千,騎五十”,說的是自募部曲的上限額度,而不是實際賜予的人數。

  將領得到授兵兵額後,可以自募丁壯,擴充部曲。

  不過招募來的兵勇,是否能夠順利充軍,需要得到孫策、孫權等當權者的預先審核。

  也就是說,即便某人被授予五千部曲的兵額,也極有可能不滿額,甚至有可能僅有一兩千部曲。

  這也是孫權可以輕易湊齊十萬大軍的原因。

  但話說回來,人家東吳各將領好容易募來的部曲,絕對不是讓你孫權葬送到合肥的。

  是募兵不花錢?還是養兵練兵不花錢?

  東吳各部曲帥們,能給孫權湊齊十萬大軍,便幾乎已是極限。

  出工不出力,那簡直是常態。

  孫十萬之所以能多次湊夠十萬人,與曹魏一起譜寫鑄就名將傳奇,原因便在於此。

  在此背景之下,勇不可擋的甘寧便尤其顯得難能可貴。

  此處不再贅述“授兵制”的利與弊,諸君只需知道在本書中,朱治實際擁步卒五千、騎兵一千即可。

  朱治聞言,神色便凝重起來。

  “阿香不必如此,某與昔日故主文臺兄相交半生,今又為令兄麾下,孫家有難,某義不容辭!然則…為今之計,非徒武力可解也。阿香可知否?”

  江東士人出身的朱治,果然最瞭解江東士人。

  如今江東內部之困局,非但不是隻靠武力便可解決,而且實際情況恰恰相反…

  江東士人們正是因為孫策武德充沛、手段酷烈,故而才在瑟瑟發抖之下,江東士人不得不抱團取暖,甚至有可能會來個魚死網破。

  孫策目前最應該做的,是效仿趙旻對待涼州、益州士人的手段,對江東士人採取剛柔並濟的羈縻治策,即安撫與威逼併用,如此才能快速消弭危機。

  在這個上古時代與中古時代的過渡期,也就是士族門閥漸漸成為社會中堅力量的這一歷史階段,無論對士族一味打壓還是一味縱容,都是不可取的。

  對待士族,如苟哥、曹老闆、劉幫主那般,才是正途。

  單論這一點,孫策確實遠不及孫權。

  香妹子對此當然洞若觀火。

  因為趙旻早已將此事的前因後果告訴了小老婆。

  所以,妹子輕嘆一聲。

  “叔父大人所言之意,妾已盡知。然則,大兄素來輕而無備,故妾深憂之。”

  妹子受苟哥耳濡目染,已學會委婉表達這一技巧。

  
  朱治當即會意。

  “某實不知,衛將軍此番護送阿香,共遣親衛幾何?”

  “叔父大人,實不相瞞,僅一曲衛府精銳具甲騎兵耳。”

  一曲便是五百餘人,而且苟哥遣出護衛香妹子的親衛,還是作為虎豹騎人才備選庫的具甲重騎兵,由此可見苟哥對香妹子確實是真愛。

  養具甲重騎兵需要多少錢糧,除了趙雲和苟哥之外,沒有人比江東大部曲帥、沙場宿將朱治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