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一十二章 襄陽詣劉表,暗中使陰招終


  陽關城外,八月上旬的敦煌郡正午,雖豔陽高照,氣溫卻頗為宜人。

  輕風徐來,拂在人身上,使人倍感愜意。

  這是一個寧靜而又舒適的秋日中午。

  然而…

  驟然響起的驚呼聲、雜亂的馬蹄聲打破了這份寧靜。

  “有匈奴騎兵!”

  “是匈奴人!匈奴人!非休屠各人!”

  “匈奴人又要大肆劫掠!速跑!”

  原本正在陰涼處安歇的行人、商賈們,突然如受驚的兔子一般奪路而逃。

  匈奴人,曾給河西走廊和西域人,帶來過太多苦痛和鮮血的記憶。

  陽關外,原本散佈於各處的騎兵斥候們迅速集結,對四散奔逃的行人、商賈們高呼。

  “休要驚慌!速速進陽關!匈奴人由我等阻攔!”

  這一屯(百人)騎兵斥候集結速度極快,且自發結成兵馬長牆,護住正如無頭蒼蠅般亂竄的行人商賈。

  “大漢精騎!是大漢精騎!我等有救矣!速速進關!”

  那些如受驚兔子一般四處逃竄的行人和商賈,在聽到呼喝聲後,很快便重新鎮靜下來。

  他們或催動坐騎,或驅趕車馬,或加快腳步,急匆匆向陽關關城趕去。

  騎兵斥候們提起長槍、迅速變為方陣,如臨大敵般看向東側遠處。

  只見…

  一支如長龍般的龐大車隊,在明顯是匈奴人的浩蕩騎兵護衛之下,自東側一望無垠的草原上匆匆而來。

  這一屯騎兵斥候在斥候屯將率領之下,不管不顧己方與匈奴人之間那巨大的數量差異,帶著猶如飛蛾撲火一般的悲壯與決絕,加速衝上前,攔住了那至少有六千人的匈奴騎兵。

  顯而易見,方才那些行人商賈們對“大漢精騎”的信任,就是這麼培養起來的。

  騎兵斥候屯將以槍尖指著車隊,高聲喝問。

  “你等自何處而來?可有車馬行公文?為何與匈奴人同行?你等至陽關,是否為貨殖而來?”

  隊列最前面的呼衍左大將反應極快,其人立即亮出趙旻的信物。

  “俺乃衛將軍大人、左賢王大人麾下呼衍左大將也。今奉衛將軍大人之令,護送穎川諸位大人之商隊前來陽關。”

  “大人”這個正經詞,被呼衍左大將徹底玩壞。

  辛烈則取出沿途四郡太守、以及玉門關城守徐庶出具的公文,下馬後呈於為首的斥候屯將。

  “某與諸君皆穎川士人也。此乃四郡府君、玉門關徐府君之公文,請過目。”

  那為首的斥候屯將,乃是追隨於禁多年的老兵,所以他對穎川各望族的這些主事人,依稀有一些印象。

  是故其人在查驗過徐庶、韓浩、蘇則、杜畿等人開具的公文真偽後,便將其還給辛烈,並抱拳行禮。

  “僕職責所在,得罪之處,還望辛郎君勿怪。”

  在這時代,士家,也就是中低層兵卒地位極低,而士族地位極高,所以這斥候屯將雖盡職盡責、甚至頗有些義無反顧的悲壯,卻仍不免露出惶恐。

  辛烈爽朗一笑,微微作揖。

  “你忠於職守,何罪之有?遊擊將軍…哦,鎮西將軍而今可在關城之中?”

  于禁坐鎮陽關、兼管二關、關外樓蘭國防務,所以被趙旻任為鎮西將軍…

  簡言之,于禁如今也是金印紫綬,人家升官了。

  那斥候屯將躬身行禮。

  “回辛郎君,某家將軍此刻正在關城之市中。辛郎君帶來如此多之貨物,某家將軍定然喜出望外。辛郎君請!”

  辛烈翻身上馬,仰首眯起眼,視線在遠處那正沐浴在陽光下的陽關、身旁那屯威武雄壯的斥候之間巡睃。

  不知為何,辛烈突然覺得,這殘破不堪的雄關,似乎綻放著璀璨的光芒。

  同一時間,南郡襄陽城,蔡府大堂上。

  在聽到趙旻開出的條件之後,包括蔡瑁在內的所有人,皆不約而同地跳起來大喊。

  “衛將軍,此事再也休提!絕無可能!”

  蔡瑁抬起手製止眾人抗議,神色陡然變得陰沉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