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五十六章 揭賈詡毒計,定涼州大局4


  段壘作揖離去後,趙旻趁機問賈詡。

  “文和先生,隴西郡戰況之實情如何,請先生明言。”

  最瞭解老狐狸、苟哥者,往往是其同道中人。

  趙旻不用想都知道,隴西郡戰況必有隱情。

  而且這等隱情,必然不足為外人道也。

  賈詡長嘆一聲後,湊到趙旻耳畔,壓低聲音道。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主公明鑑!老夫聲東擊西,屯重兵於羱道(今天水市武山縣,南安郡郡治),做足圍攻狄道城(臨洮縣)之勢。www.sxynkj.ċöm

  待韓文約將兵力調至狄道之後,老夫令文遠發動奇襲,搶佔襄武城。

  主公,文遠不愧為當世之良將也,其人率軍半日一夜之間疾行四百餘里,在次日寅時初,出其不意攻下襄武城。”

  苟哥雖極為鄙視賈詡運籌帷幄的裝筆姿態,但對其人這陰惻惻、暗戳戳的毒計大為欣賞…

  此我知己也!

  於是苟哥笑道:“如此一來,狄道後路被斷,其地守軍便為孤軍也。呵呵!狄道守軍得知此事後,必慌亂不已!我軍便可趁其大亂,一戰而下狄道焉!”

  襄武城屬今隴西縣境內,位於狄道,即今臨洮縣西北,是狄道往返金城郡的必經之地。

  所以,趙旻才會令趙賁率八千衛府精騎鎮守襄武城,以保障己方糧道暢通。

  賈詡同樣對其主公、比之賈詡本人猶要苟七分的苟哥趙旻,大生知音難求今遇之、俞伯牙逢鍾子期之情。

  這年過半百的蔫壞兒老頭兒,語氣中明顯帶著激動。

  首發&:塔>-讀小說

  “主公所言極是!老夫正有此意!”

  苟哥對賈詡這個老銀幣愈發欣賞起來。

  “此外,我軍尚可兩端夾攻,敵軍在首鼠兩端、進退兩難之下不戰而潰,不但全軍覆沒,且送與我軍大批糧草、輜重,然否?”

  賈詡連連頷首:“主公猶如親眼目睹一般,正是如此!”

  苟哥興致愈發高漲。

  “其後,先生假雜胡之口,稱我軍屯積大批糧草輜重於襄武城,以襄武為餌,誘使諸郡雜胡競相來攻,然後…一把大火焚之,然否?”

  天可憐見,便連賈詡這個老銀幣,聽到苟哥這比自己毒計猶毒一倍的毒計時,也忍不住不寒而慄。

  天地良心,賈詡實則從未想過一把大火燒了襄武城…

  於是賈詡連連擺手。

  “非也!主公,老夫實未想過此點也。”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苟哥竟然…

  對此深感遺憾。

  其人嘆道:“不如此,莫非先生分兵數路、圍三闕一、分而殲之乎?亦或引雜胡入城,圍而困之乎?”

  苟哥暗暗搖頭:如此頗為不爽利!襄武城既已如此殘破,不如焚之而重建!反正老子有的是錢!

  賈詡面對苟哥,再次生出深深挫敗感:

  枉某自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然終不及主公遠矣!

  老銀幣意興闌珊地作揖道。

  “主公,老夫之計,正是引雜胡入城後圍而困之。是以耗時近一旬,方一舉殲之。”

  趙旻微微頷首:“想必由文謙鎮守襄武數日後,伺機逃離、誘雜胡進城,而文遠、公明、馬壽成、馬孟起四人趁此數日完成合圍,然否?”

  賈詡作揖頷首。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主公確如親眼目睹,正是如此。馬叔泰坐鎮狄道城保障糧道暢通,是以無暇分身。”

  於是苟哥悟了。

  這仗如此打,傷亡必然不在少數…

  所以…賈詡這個老銀幣,實則是藉機消耗馬騰兵力!

  苟哥遂問道:“此戰,馬壽成部曲傷亡幾何?殲敵又有幾何?”

  賈詡如實相告。

  “回主公,馬壽成部曲折損三萬有餘,殲雜胡、韓文約援兵近八萬之眾。

  此戰之後,馬孟起憤而率一萬部曲離去,至安定、北地二郡交界處破休屠諸部洩憤。

  主公,馬孟起確有萬夫不當之勇,老夫恐其人不在前將軍之下,且其人桀驁不馴、野心勃勃,主公當早圖之為善!”

  苟哥對馬超恨不起來了。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他只覺得,馬超好可憐。

  想必馬超在彼時,已經因遭受到無數惡意,而對人生產生了深深的懷疑。

  馬超未當場捅了賈詡,而只是率部曲憤而離去…

  說明這孩子也不是完全不識大體…還有救。

  苟哥心中有些動搖…

  好歹超哥也是五虎上將之一啊!

  或者…老子也可以如歷史上曹老闆對待張遼那般,狠狠磨礪其人一番?

  遼哥在最初之時,與超哥又有什麼區別?

  遼哥最初的形象,不也同樣是反覆無常?

  曹老闆是怎麼做的?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其人借“惡戰”與“險職”來試探降將的忠誠。

  無論是徵袁譚“黎陽之戰”、徵蹋頓“柳城之戰”還是“天柱山之戰”,基本都是有死無生、有去無回的死戰。

  甚至威震天下的逍遙津之戰,曹操的敕令仍是令樂進、薛悌守城,而令張遼、李典出擊。

  (諸將)乃共發教。(曹公)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薛悌)勿得與戰。”

  摘自《魏書之張遼傳》。

  其原因很簡單,樂進與薛悌二人,是出身兗州且未曾叛變的曹操“心腹”。

  而李典與張遼,一個部曲甚眾、一個反覆無常,所以被曹**迫出戰,以試探其二人忠心。

  可見,張遼在降曹十六年後,仍未能完全獲得主君信任。

  直到遼哥合肥一戰成名,靠八百死士大破十萬吳兵,才奠定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