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三十五章 成都片刻破,益州刀兵歇終


  午時方過,益州牧衙署大堂上。

  劉璋最後的體面,便是端坐於大堂的幾後,強作鎮定,看向不疾不徐向自己走來的趙旻一行人。

  趙旻徑直走到大堂中,默默凝視著略顯發福、白淨臉龐的劉璋。

  在趙旻身後,一直跟隨恩師的曹彰、曹植二徒,則默默凝視恩師的背影。

  從成都破城、趙旻救張任,直至趙旻最後說服張任,曹彰曹植二人始終躲在恩師身後凝視著恩師。

  一如此刻這般。

  此刻,這倆半大小子已經對恩師驚為天人。

  他們二人最清楚,大軍自出大散關之時,為追求行軍速度,不但未攜帶輜重,便連糧草也未隨軍而行。

  倆小子出大散關時,也僅攜帶了五日口糧而已。

  然而,就在這一旬之間…

  益州居然就這麼被收回?

  雖然趙旻早已回過神,但這倆小子卻仍如在夢中。

  於是乎,趙旻默默凝視著劉璋,曹彰曹植二人則默默凝視著趙旻。

  而劉璋,仍在竭力維持住自己最後的體面。

  東州士人們表情木然,而益州士人們臉色雖有些難看,卻也同樣不發一言。

  於是乎,益州牧大堂之上,一時間陷入使人略感窒息的沉默場面。

  本就懊惱不已的嚴顏,見狀怒髮衝冠。

  其人三步並作兩步,躥到劉璋幾前躬身抱拳。

  “主公!成都城雖破,然某等仍可戰,請主公下令,召集士民死戰!”

  于禁聞言,忍不住嗤笑起來。

  “可笑可笑!方才某等攻城之時,尚且未見士民奮力死戰,今成都城已破、兵卒盡降,又焉有人願死戰?”

  劉曄微微拱手:“何況,某等乃大漢天子之王師,爾等抵抗王師,何異於篡逆乎?劉季玉,你我同為宗室,為何你竟如此執迷不悟?”

  趙旻揚起手,阻止自己麾下的廢話。

  其人凝視著劉璋,淡淡道。

  “劉季玉,我先前之言仍有效,速速歸降天子,我必保你兄弟等皆封千戶之縣侯!”

  趙旻說的,是劉瑁父子及劉璋父子。

  趙旻必須先禮後兵…

  因為他要想收東州人及張任等人。

  劉璋若歸降劉協,便可皆大歡喜。

  諸君別忘了,這時代盛行二重君主觀。

  惟其如此,劉璋方可全其人麾下一眾故臣之忠義。

  不同於逆臣弒君、其君主忠義先天不足的西晉,東漢不僅重視孝,更重視忠義。

  難怪梁啟超先生曾言之鑿鑿,東漢是封建時代歷朝歷代中,道德底線最高的朝代。

  東州人、益州人之所以一言不發,皆因為此。

  哪有臣屬勸主公投降的?

  這太讓人羞恥了!

  由此亦可看出,嚴顏雖有些愚忠,但其人確為義士。

  苟哥此刻,心中竟有些泛酸。

  劉璋這種鼠輩,居然還有義士為他如此盡忠?

  劉璋你倒是吱一聲啊!

  當然了,苟哥心理活動雖豐富,但表面上仍雲淡風輕、好整以暇。

  張魯適時站了出來。

  “季玉,勿再執迷不悟,速速歸降天子方為正途也。”

  張魯有資格勸劉璋,不但因為其人老孃與劉璋老爹頗有些不清不楚,還因為劉璋做的那些破事,委實有些對不起張魯。

  劉璋一張白淨臉龐,此刻漲得通紅。

  
  “張公祺,你竟…”

  張魯拱手打斷了劉璋。

  “劉季玉慎言!請勿自誤也!”

  劉璋眼圈泛紅,語氣也哽咽起來。

  其人淚眼婆娑地看向自己面前那雖極年輕、但氣度儒雅雍容至極的衛將軍趙旻,並站起身向其人深深一揖。

  “衛將軍,家父苦守之基業,某焉可一夕拱手相讓乎?”

  趙旻淡淡道:“劉季玉請慎言!一者,益州乃王土,而非你父子二人之私土;

  二者,天子已任命步子山為益州牧,你今名不正,言不順;

  三者,你父子二人此前尚有諸多僭越之舉!

  若天子追究到底,恐有失宗室之情義,故天子已同意不予追究,你若再執迷不悟,當休怪天子不念舊情!”

  說著,趙旻神情變得無比森冷,不怒自威地瞪著劉璋。

  步騭適時取出荀彧簽發的詔書及益州牧銀印青綬,亮給堂內眾人。

  “諸君請看,此乃天子詔書及天子所賜之益州牧印綬。今天子王命在此,請諸君休要自誤,好自為之!”

  劉曄再次出言相勸。

  “請季玉兄勿要自誤,弟必保兄富貴無憂!”

  按宗室輩分,劉曄確實是劉璋族弟…雖然他們已經出了五服。

  趙旻心中暗歎:荀彧果然思慮周全!

  其人珍而重之地從袖中取出一份詔書,恭恭敬敬將其亮了出來。

  “劉季玉,今有天子詔書在此,天子已承諾,不但對你既往不咎,且任你在江夏郡自選縣侯封邑。你不必擔憂,至遲歲末,我必為天子收回江夏郡。此外…”

  趙旻看向步騭。

  “子山,於成都城外,擇一風水寶地,為劉君郎建功德祠,以彰其人保境安民之功。”

  步騭躬身領命。

  趙旻復又看向劉璋,淡淡道。

  “劉季玉接詔!”

  堂內眾人的目光,盡皆聚焦在劉璋身上。

  劉璋長嘆一聲後,面向許都方向頓首行禮。

  “臣領詔!”

  “劉季玉高義!旻代益州萬民,謝劉季玉高風亮節之舉!”

  言罷,趙旻恭恭敬敬遞上詔書,劉璋珍而重之以雙手接過。

  於是乎,益州重歸大漢朝廷之手。

  趙旻分別向步騭、劉璋抱拳。

  “請步使君上任,請劉季玉協助步使君完成交割。”

  趙旻分別對東州人、益州人這兩大集團抱拳。

  “關中、中原諸君,旻先前之言仍有效,諸君若願隨旻返還故土,旻必遣衛府精騎妥善護衛諸君。諸君如願隨旻為皇漢建功立業,旻倒履相迎!

  益州諸君若仍欲為官,可向步使君說明,旻必保諸君原職不變;

  若諸君欲返鄉,旻亦不加阻攔。此外,若諸君願隨旻為皇漢建功立業,旻同樣倒履相迎。”

  劉璋既已降天子,從此做個安樂侯爺,趙旻便不再算挖牆角。

  劉璋麾下一眾故臣,當然也不能算背主負義。

  至於劉璋的一眾部曲…

  那些兵卒,大部分是益州士人、東州士人的部曲,趙旻無權決定那些兵卒去留。

  在漢末三國,根本沒有所謂官兵,只有各諸侯、及其麾下臣屬徵募的部曲。

  漢末魏晉,部曲逐漸脫離本意,演化為“私兵”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