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九十四章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裡上


  趙旻微感愕然。

  “大人但說無妨。”

  二人放緩馬速,荀彧沉聲道。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阿旻,鑑於天下大亂,朝廷已連續三年未行察舉,故今年孝廉、茂才之名額,某等尚需定妥。”

  趙旻釋然一笑:“大人,今某等既已取消丁稅,正可藉此良機編戶成冊,朝廷按戶數舉孝廉即可。

  大人若欲以此安士族豪強之心,便不妨將二十萬戶舉一孝廉,改為三萬戶舉一孝廉,如何?”

  如今天下人口,已銳減為熹平年間的不足五分之一,與此同時漢臣、郡吏不但在戰亂之中死傷枕藉,且被曹操殺了一茬又一茬。

  因此,趙旻即便將原來的二十萬戶舉一孝廉,改為三萬戶舉一孝廉,以如今天下大約二百五十萬戶的戶口來算,最多也超不過九十名孝廉。

  遑論遼東、交趾實際上已自立為王。

  這不足百名孝廉,安置起來可謂輕而易舉。

  荀彧撫須頷首。

  “甚善!然則,阿旻,茂才又當如何?”

  趙旻笑道:“大人,五十萬戶以上之州,可舉茂才五名,不足之州兩名如何?”

  塔讀@-讀小說

  萬幸魯肅等三人並非文采斐然的陳琳,而袁紹也已被辭鋒銳利如槍的趙雲當面懟過,所以其人匆匆一覽後,只是嗤笑一聲,便將此檄文丟給陳琳。

  “孔璋,你且看看此文!”

  言罷,袁紹打開隨檄文一同送來的《衛將軍文集》,其人心中默默感慨這竹紙線裝書之妙。

  同時,其人默默吐槽:趙阿旻不過一介武夫耳,居然亦有膽量著書…

  當然,其人思及趙阿旻那篇《原道》後,便不再繼續吐槽。

  這時,陳琳突然嗤笑起來。

  “明公,衛府不過如此。此文堆砌辭藻、講究駢驪,讀來卻空洞無物也!”

  袁紹嘴角翹起,撫須哂笑:“趙阿旻武夫出身,由主觀臣,其人麾下之臣,又有何文采可言?”

  其人翻開序,忍不住吐槽。

  “荀文若竟親自為阿旻作序?嗯…荀文若不愧為名士,此序用詞精煉、其神緊湊,頗得返璞歸真之妙!”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開篇《原道》,袁紹嘲弄之意大盛,“嘖”了一聲後便翻了過去。

  第二篇便是《原毀》。

  開篇“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這幾句話,使得袁紹本欲一翻而過的手定在半空。

  旋即…

  不知不覺中,袁紹便讀完了全篇。

  其人竟突然感覺,這篇更得返璞歸真之妙的《原毀》,或許有望解決自己麾下河北、河南兩派黨爭。

  於是其人向兀自冷笑的陳琳招招手。

  “孔璋,你且看看,此文又如何?”

  陳琳噙著冷笑接過袁紹手中書冊,匆匆一覽正欲嘲諷…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其人竟驟然收起冷笑。

  片刻後,陳琳恭恭敬敬將書冊還給袁紹,作揖道。

  “主公,此文必可傳世也!”

  袁紹長嘆一聲。

  “孔璋以為,若子遠、公則、元圖、公與、正南等人品讀此文後,仍會黨爭否?”

  袁紹想多了。

  河北河南兩派黨爭,與道德無關,而與臀部坐到哪兒有關。

  許攸、郭圖、逄紀、辛氏昆仲等河南士人,與沮授、審配等河北士人之間的矛盾,因兩者背後皆站著無數士族豪強,所以幾乎不可調和。

  誰讓袁紹太慣著士族豪強呢!

  是以,陳琳這個聰明人苦笑起來。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明公可試一試。”

  袁紹已被兩派黨爭困擾良久,其人又焉能不知此為無解之事?

  是以其人只是長嘆一聲,便復又讀起《衛將軍文集》。

  讀著讀著,袁紹心中愈發不是滋味兒。

  其人將書冊遞給陳琳。

  “孔璋,你且拿回品讀!切記為某謄抄數份!”

  陳琳如獲至寶般,將書冊小心翼翼地收入袖中,行禮躬身而退。

  袁紹負手踱步良久後,嘆息一聲,喚來張郃。

  張郃一頭霧水地行禮後,便聽袁紹壓低聲音道。

  “儁乂,依你看來,某若再提與阿旻結親之事,趙老夫人是否願意?”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張郃登時瞠目結舌。

  三千冊《衛將軍文集》,在趙旻領地,即司隸、關中、徐、兗、豫州等地,下發近兩千八百冊。

  其餘各州,江東百冊;交州、袁紹、公孫度皆一冊;馬騰、趙韙及荊州劉表各十冊、張魯劉璋各一冊,剩餘書冊由衛府、尚書檯自留。

  換言之,趙旻發給中原的書數量極多。

  因為無論荀彧還是趙旻,二人根本未曾想過,公然將此書售賣。

  儘管如此,在二月初九這一日清晨,印刷工坊荀坊主、造紙工坊…另一名荀坊主,也還是同時接到了訂單。

  訂貨者當然不可能是荀氏,而是同為穎川士族的韓氏及辛氏。

  【作者題外話】:察舉制,實則已成為東漢士族壟斷官位的遊戲。

  所以,東漢各種天秀,秀到飛起。

  在這裡,雲某簡述一下察舉制和九品官人法的異同。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在兩漢魏晉時代,“郡望”與“出仕”密切相關。

  因為無論是兩漢察舉制的“鄉論”還是魏晉九品制的“簿閥”,都與族望掛鉤。

  這裡需要注意,自黃初元年(西曆220年)曹丕推行九品官人法後,察舉制度便日趨式微,但它並未被完全廢除,而是與九品制並行。www.sxynkj.ċöm

  當然,彼時占主導地位的是九品官人法。

  察舉制的選舉權,控制在朝廷公卿與地方州郡縣長官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