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三十一章 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上


  趙雲聞得此歌聲,心中莫名一痛。

  其人感懷於這歌聲的悽哀,一時之間又不知這歌聲的主人身在何處,只好在長嘆一聲後,高歌相對。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這首詩旋律優美,趙雲嗓音又不錯,是以其人所率之常山部曲,都不由自主哼唱起來。

  這首詩,歷史上是建安中後期漢人所作的《生年不滿百》,在二百年後的南梁,其被收錄入《古詩十九首》中。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常山趙子龍自然也不例外。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最妙的是,此詩初聽來,是勸人及時行樂,然而其中深意,卻是在這流離亂世苦中作樂的無奈和豁達。

  這首詩,毋庸置疑,乃趙旻忙裡偷閒時所唱。

  在建安五年時,《古詩十九首》中,除《驅車上東門》、《青青陵上柏》等之外的大多數詩歌,皆未誕生。

  趙雲這慷慨悲歌一唱,那“叮叮咚咚”的箜篌、悽愴悲涼的歌聲便戛然而止。

  一個婉轉中帶著幾分剛強的女聲,自一處角落響起。

  “此乃中原新作之詩篇?敢問郎君可是自冀州而來?”

  趙雲暗暗鬆了口氣,高喝道。

  “某乃常山趙子龍也,奉大漢衛將軍之命,前來迎蔡中郎之女返回中原。”

  得益於樂進、夏侯淵及張遼大軍的威勢,此時左賢王王帳處,除那哀慼歌聲的主人之外,再無一人。

  趙雲言罷,便默然不語,靜候那女子答話。

  首發&:塔>-讀小說

  在未確認那女子身份之前,趙雲不好多言。

  少頃,一名頭戴裘帽、身高約七尺二寸(166釐米)的女子,自暮色中娉婷而來。

  遠遠望去,那道潔白的倩影彷彿與這片落雪的天地融為一體,那一身厚實的裘袍,絲毫掩不住其人凹凸有致、纖穠合度的身姿。

  其人眸中,帶著恰如這漫天風雪一般的悽清與孤寂。

  趙雲心中毫無來由地一痛。

  趙雲不是其侄子趙旻那等只懂欣賞水蜜桃的俗人,其人過於關注眼前佳人這如冰雪一般的氣質,反而忽略了佳人的相貌。

  只見那如冰雪仙子一般的佳人盈盈一禮,長且彎曲的睫毛輕顫,檀口微張。

  “妾正是陳留蔡昭姬,敢問子龍將軍,大漢今安好否?”

  趙雲在這一刻,竟突然對“一片冰心在玉壺”,有了自己獨到且深刻的理解。

  其人看到的,是隱藏在這嬌弱身體中,那晶瑩剔透如冰雪一般的靈魂。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趙旻那個老色痞,與趙雲的境界相差遠矣。

  趙雲躬身抱拳:“回蔡夫人,今漢室不但尚存,且天下並無戰亂,陳留而今更為一方樂土也。請蔡夫人隨雲返還許都、覲見天子。”

  趙雲隻字未提蔡琰為何至此、左賢王今在何地。

  其人語氣溫和,姿態從容,彷彿送蔡琰回家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這正是趙雲的細心之處。

  蔡琰這個如冰雪般晶瑩剔透的女子,瞬間便感受到了趙雲獨特的溫柔。

  她微微揚起螓首,打量著自己面前這名身高八尺許、如長槍一般筆直挺拔的英武男子。

  見其人眸光澄澈、恭謹有禮,蔡琰原本毫無波瀾的芳心,彷彿泛起一絲漣漪。

  “將軍方才所唱之詩歌,乃中原士人新作?”

  佳人微微皺起小巧精緻的瓊鼻,美眸中似有異彩閃爍。

  塔讀^小說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雲哥準確捕捉到佳人眸中的異彩,心中一蕩。

  “回蔡夫人,此乃舍侄所作,因傷感初平、興平年間之亂世而發焉。而今已是建安五年,天子東歸許縣已有五年矣。”

  見佳人輕點螓首,雲哥突然忍不住道。

  “以雲視之,此詩歌與《西門行》有異曲同工之妙,皆為自嘲之言也。”

  蔡琰微微蹙起如彎月般的蛾眉。

  “《西門行》?妾實不知此詩歌也。”

  按照創作時間而言,《生年不滿百》在前,《西門行》在後。而且這兩首詩所表達的思想大同小異。

  趙雲壓低聲音唱道:“出西門,步念之,今日不作樂,當待何時?逮為樂…”

  初聽此詩歌時,蔡琰忍不住哂笑起來,但聽完後,蔡琰卻正色道。

  “好一篇自嘲、譏諷之言!此詩歌通篇似鼓吹享樂,實則抨擊亂世之苦也。然則,此詩歌不如前一首遠矣。”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這首《西門行》,便足以代表魏晉風流的頹廢沮喪風氣。

  所以說,趙旻始終不理解,為何許多後世人大力鼓吹“魏晉風骨”。

  因為這一首古詩、一首樂府詩之故,蔡琰和趙雲便拉近了距離。

  趙雲含笑躬身抱拳。

  “因此亂世,察舉制已廢止多年,士人無升遷通道,便未免發牢騷之言。”

  蔡琰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趙雲見蔡琰心情轉佳,當即正色道:“蔡夫人隨雲離去如何?”

  蔡琰微微頷首:“如此,有勞子龍將軍。”

  二人極為乾脆、毫不拖泥帶水。

  趙雲牽來一匹無主之匈奴馬,蔡琰便毫不留戀地上馬,與趙雲並轡而行。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趙雲見狀,心中不由再次一痛。

  蔡琰在此地過得究竟如何,不言而喻。

  趙雲有心出言安慰佳人,然而趙雲終究不是其人那腹黑皮厚的侄子,他只好與蔡琰討論音律及詩賦。

  若趙旻在此,一定會高唱《李延年歌》來博蔡琰一粲,反正趙旻臭不要臉。

  所幸趙雲文化水平不低。

  在趙雲有意引導之下,很快蔡琰便不再想自己慘淡的人生,而是與趙雲共同徜徉在《詩經》、樂府詩及漢賦的浩瀚海洋之中。

  一直在軍營中戎馬倥傯的趙雲,此番遇到了難得的知音…

  趙雲倒是想與顏良、張遼、徐晃等人聊詩詞歌賦,關鍵是那幾人聽不懂。

  樂進能聽懂,但其人是個悶葫蘆,趙雲也不喜歡逗哏兒。

  趙旻倒是能與趙雲探討一番,怎奈何趙雲總忍不住想揍那欠抽的混小子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