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五十一章 反覆名藉藉,一朝天下知5


  張遼略略掃視一圈、默默盤算一番後,斷然道:“明日申時、後日卯時兩次下水試木排,若一切妥當,則我軍後日未時順流而下,初六寅時攻安邑城!”

  九月天氣,以晴為主,便是下雨,亦為小雨,張遼對此不以為意。

  趙旭猶豫道:“將軍,如此不會延誤戰機?”

  張遼灑然一笑:“不會!某等於山間穿行之時,已趕出充裕時間。”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言罷,張遼肅然道:“趙司馬,傳我軍令,明日卯時全軍進山伐木,不得延誤!”

  趙旭正色抱拳:“諾!”

  翌日。

  屯駐於弘農縣黃河渡口的顏良,再一次下令全軍:準備渡河。

  隨著顏良大軍行動起來…

  只見…

  對岸風陵渡軍營中林立的望樓上,有無數弓手攀援而上,渡口處以錨碇固定住的成片渡船上,也密密麻麻擠滿弓手,一副如臨大敵之態。

  顏良默默計算著兵力,忍不住嘿嘿一樂。

  他指著對岸,轉首看向徐庶。

  “元直,對岸弓手有近三千之眾,劉子臺之主力應已盡至矣!”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徐庶失笑。

  “前將軍,無妨,兩日之內,此地便需調走至少一部弓手,安邑城之步卒,則將調至此處,一切皆在主公預料之中。”

  顏良嘿嘿一樂後,喚來徐盛。

  “文向,傳令下去,對岸守備森嚴,今日仍以訓練為主。”

  徐盛小聲嘀咕:“將軍,恐兵卒生怨也!”

  顏良笑容頓消,虎目一瞪。

  “何人敢生怨?拖至此處讓某家看看!”

  徐盛登時便慫了。

  “將軍,某這便傳軍令。”

  顏良捋起袖子,惡狠狠道:“某家倒要看看,某家之部曲中何人敢有怨言!”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嚓嚓嚓”的甲葉撞擊聲中,顏良氣勢洶洶地走向兵卒陣列。

  顏良的部曲,自然熟知自家主將的脾氣。

  見其人惡狠狠而來,兵卒們不由自主嚥了口口水。

  幾名軍司馬硬著頭皮迎上前。

  “主將!某等令行禁止,絕無二話!”

  顏良有心正一正軍紀,其人將這些軍司馬推到一旁,高喝道:“何人有怨言?且說與某家聽聽!”

  兵卒們再次齊刷刷地嚥了口口水,不約而同道:“回主將,某等皆無怨言!”

  顏良側過頭,眯起眼,再次抬高聲音道:“哦?某家未聽分明!”

  兵卒們撕心裂肺齊聲高呼:“回主將,某等皆無怨言!”

  顏良點點頭,揮揮袍袖:“甚善!且去訓練!”

  塔讀^小說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又是一天日落時。

  顏良、徐庶、徐盛三人一邊欣賞百看不厭的長河落日,一邊盯著對岸風陵渡。

  這一次,見風陵渡弓手們撤走大半,三人哈哈大笑。

  “劉子臺啊劉子臺,汝中計矣!”

  顏良摩挲著頜下如鋼針般的硬須,語氣中滿是嘲諷之意。

  不用顏良吩咐,徐盛便抱拳問道:“將軍,我等何時渡河?”

  顏良嘿嘿一樂。

  “文向,傳令下去,全軍丑時埋鍋造飯,寅時中渡河!搶佔風陵渡後,全軍徑自攻向安邑城!”

  張遼及兵卒們,身上裹著毛皮製成的簡易水靠,一邊小心翼翼地以竹蒿和木槳控制著木排,嚴防木排側傾失墜,一邊眯起眼觀察著險峻的兩岸。

  發源於中條山的涑水水量頗豐,且水流湍急,儘管他們小心翼翼,但還是有極大風險。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為防止兵器、甲冑掉落水中,兵卒們將裝甲冑、兵器之木箱與木排牢牢捆住。

  此外,張遼特意命兵卒穿戴好獸皮水靠,並備齊竹蒿,如此一來,便是有人不慎落水,亦可重新爬上木排。

  張遼的謹慎,收到了應有的回報。

  自他們推木排下河至今,已數不清有多少人因水流湍急而失足跌落水中。

  但因有獸皮水靠和竹蒿,兵卒們很快便重新爬上木排。

  因此,張遼這支奇兵雖一路驚險萬分,卻未出現非戰鬥減員。

  待入夜時,西南方高聳的安邑城牆便在燦爛星光下遙遙在望。

  此處涑水流速,已明顯緩慢許多。

  張遼率兵卒們靠岸後,將木排拽到岸旁,下令全軍休整。

  觀察著遠處漆黑一片、寂靜無聲的安邑城,張遼嘴角上揚。

  塔讀^小說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作者題外話】:兩漢萬戶以上大縣為令,萬戶以下小縣為長。按標準五人一戶來算…大縣也大不到哪兒去。

  漢末的縣,轄境比如今的縣大。

  所以,楊縣長,其實就是楊縣縣令。

  東漢的幕職官,與兩宋、明清幕職官是兩個概念。

  沔水之戰徐晃一戰成神,被曹操譽為周亞夫。

  由於趙旻計策成功,張遼要神兵天降。

  接著上一章,繼續為您說。

  上一章,咱們瞭解到,魏諷是曹操老鄉。在漢末三國,老鄉這個鄉黨,與族親類似,反叛的可能性極低。

  這也是諸侯創業時,招募部曲都從自己家鄉招募的原因,忠誠度高嘛。

  曹操就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遑論魏諷案的“人為捏造痕跡”非常明顯,官方說辭完全站不住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