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四十九章 反覆名藉藉,一朝天下知3


  被趙旻心心念的遼哥,此刻正面對涑水犯愁。

  八月底九月初天氣,雖說秋高氣爽,但涑水水位仍頗高,且流速甚急。

  看著這寬達二十餘丈(五十米)、波濤洶湧的寬河,張遼一時間,竟生出難以逾越之感。

  萬幸其人絲毫未表露出愁態。

  在底層軍官和兵卒們看來,張遼只是望著涑水略略出神後,便自懷中掏出地圖。

  張遼反覆對照著地圖、周邊地形和景物,赫然發現,他們所處之處的涑水上游五六里處,便有一亭。

  而那個亭,正是他們順涑水而下前的最後一處補給點。

  趙旻,便是如此細心。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當然,趙旻的保姆式服務,也僅止於此。

  山林中穿行、沿涑水順流而下,這兩點都需張遼親自率兵前行。

  張遼反覆對照一番後,暗暗打定主意。

  於是他取出最後一份行軍計劃。

  其上赫然寫著:

  九月初三至初五,兄沿涑水順流而下;初五至初七,猛攻安邑城。

  生擒劉子臺後,南至河北縣風陵渡,與前將軍夾攻劉子臺餘部,合兵後復還安邑城。

  而今日,是九月朔日,也就是九月初一。

  張遼一邊默默感慨趙旻算無遺策,一邊在心中盤算著明日的計劃安排。

  毫無疑問,張遼這一路急行軍,雖然讓自己及兵卒們累到渾身痠痛、苦不堪言,卻為自己這支奇兵爭取到了休整、結紮木排的寶貴時間。

  首發&:塔>-讀小說

  此處應位於聞喜縣,也就是後世聞喜縣東北的涑水流域。

  此地方言口音仍與張遼相似,交流起來毫無障礙。

  張遼打定主意後,當場下令。

  “兒郎們隨某沿河北行,今晚某等於亭內紮營!”

  因亂世之故,亭這一級行政單位,絕大多數都有城牆。

  兵卒們精神一振,盡皆翻身上馬,一人雙馬隨張遼疾馳而去。

  未幾,在落日餘暉之中,張遼便遠遠看到了低矮的土坯城牆、以及被城牆所環繞的屋舍。

  裊裊炊煙清晰可見,依稀間,彼處似乎還有雞鳴犬吠之聲傳來。

  種種跡象表明,那裡有人煙。

  張遼不再猶豫,催動馬速趕向那處亭,也就是兩漢最基層的行政單位,相當於後世的大村。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張遼將自己的銀印青綬高舉過頂:他的職務是中護軍,兼任比兩千石的左軍中郎將。

  在趙旻限制發放將軍號的情況下,掌管左軍將軍營的左軍中郎將,已是除八重號之外的頂級武職,僅次於五官中郎將和虎賁中郎將。

  “大漢左軍中郎將張文遠在此,請此地亭長現身相見!”

  得益於他的幷州口音,很快,便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快步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