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三十一章 惶惶作何念,匆匆去復返終


  趙旻帶這兩個孩子進入書房後,略一思忖,便取出數卷《國語》。

  以這倆孩子的年齡,相比於《左傳》、《論語》、《尚書》,《國語》以對話為主,敘事簡單、幽默,更適合他們去自行揣摩、體悟民為本、忠君崇禮等儒家思想。

  這些思想比較貼近漢末這個時代。

  漢末三國,剛好處於上古、中古時期的過渡期。

  趙旻認為,自己安排得明明白白。

  然而打臉總是讓人猝不及防。

  “先生,植與二兄皆已讀過《國語》,其中出彩處,植尚可背誦。"

  趙旻悚然一驚。

  這時代的小毛孩兒如此了得?

  老子上小學時,讀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都覺得晦澀難懂。

  然而那可是稗史通俗小說!焉能與官修史散文《國語》相提並論?

  趙旻看向曹彰。

  曹彰作揖道:“先生,彰已讀過《左傳》,請先生勿要藏私!”

  趙旻只覺自己的臉火辣辣得疼。

  爺爺的!老子居然被小毛孩兒鄙視了!

  趙旻試探道:“阿彰,阿植,你二人可曾讀過《大戴禮記》?"

  《禮》被秦始皇一把火燒了,所以漢末流傳的《禮記》,實則是《大戴禮記》以及《小戴禮記》。

  當世大儒鄭玄為《小戴禮記》作注,又多次講解,所以《小戴禮記》目前漸漸流傳開來。

  這時代的教育委實太難普及,正因此,才造成了士族對知識的壟斷。

  得益於趙旻,袁紹顧不上折騰鄭玄,所以老頭兒仍在老家著書講學。

  趙旻家藏書中剛好有《大戴禮記》。

  由此可見,常山趙氏祖上曾出過文化人兒。

  雖然趙雲文化水平不低。

  倆毛孩子既然讀過《國語》、《左傳》,那麼他們就到了該學習後世五經中的《禮記》的程度。

  《詩經》趙旻暫時不準備傳授,這倆孩子尚未束髮,而《風》中的小黃詩又不少,不能把這倆孩子教壞。

  不信?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請問這首詩該如何向倆孩子解釋?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

  敢問這四句撒嬌調情之言,又該如何向倆孩子解釋?

  趙旻總不能遞過去一卷詩經,卻把其中的小黃詩都河蟹掉吧?

  去掉了那些精髓,那還能叫《詩經》嗎?

  咳咳言歸正傳。

  萬幸,曹彰、曹植尚未學到《禮記》。

  趙旻效仿北宋關洛學派,將《大學》那一篇單獨擇出來,為倆孩子講了一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站在歷代先賢、無數巨人肩膀上的趙旻,講課方式新穎又接地氣兒,因此倆孩子聽得津津有味。

  趙旻心中吐槽曹操:這倆孩子基礎太好,真不好教!曹公您學問這麼高,咋就不專注於治學呢?玩什麼政治啊!

  《大學》這一篇內涵極為豐富,短短一個下午是肯定講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