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十五章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下


  "文先公,元常先生,文若先生,旻雖已知主謀者何人,但尚未確定其人所圖。”

  趙旻言罷,看向神情淡然的荀彧。

  楊彪揮揮袍袖。

  “此事容後再議,阿旻,你且講一講官渡之事,歷經戰亂,黎庶稼必受波及,你欲如何安置黎庶?"

  鍾繇也蹙眉看向趙旻。

  “衛將軍,而今洛陽百廢待興,東郡、河南郡切不可再生流民,否則大河之南,不但將百里無雞鳴,且今已近仲秋時分,流民將何以過冬?”

  荀彧雖未開口,但其人臉上的淡然之色已換為一臉關切。

  趙旻心中感慨萬分。

  君王雖只關心位子而不顧百姓,但萬幸的是,朝中不乏賢臣。

  是以,趙旻肅然起敬。

  "諸公,有鑑於今歲陽武、原武、延津、白馬等地不稼不穡,故而旻將五萬大軍悉數留於官渡戰場,以助黎庶墾荒耕作。

  而今粟麥雖無望,然猶可獲一季葵菜。如此,黎庶憑葵菜可勉強過冬。

  來年開春時,諸縣黎庶難免乏糧,旻欲以良田作抵,向豪族借糧,豐收後相還。諸公以為如何?"

  這實際上就是變相的青苗法,但確實能解決黎庶燃眉之急。

  在這土地兼併嚴重的時代,良田對豪族的吸引力,大過一切。

  何況官渡今年因戰亂,農田已被毀,黎庶僅僅依靠一季葵菜,根本支撐不到明年秋收。

  荀彧忍不住道:“從文,黎庶僅靠葵菜猶恐不足以過冬。“趙旻首:“文若先生所言甚是。烏巢澤、大河水產頗豐,而涼州不乏青鹽,故而可捕魚醃製鹹魚幹以輔之。

  青鹽來源由旻解決,再由關中駐軍運鹽,如此既可足量為諸郡縣供給青鹽,亦可以鹽易糧,賑濟關中及洛陽流民。"

  馬騰割據之地,有不少尚未被這時代所發現的青鹽產地,也就是後世西夏青鹽的主產地。

  西夏人制取青鹽的工藝不但效率高,且成品青鹽口感猶賽白鹽,所以青鹽在北宋極度暢銷。

  趙旻準備借赴關中安撫流民之機,與馬騰一起,做這門一本萬利、取之不盡的生意。當然,借漢帝之名的趙旻拿大頭。

  眾所周知,自古至今,鹽稅都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食鹽產量若大幅提升,於國於民,都將是天大美事。

  而且食鹽和糧食一樣,都是剛需品,不愁豪族們不用糧食換鹽。

  轄區包含甘、青、新的涼州絕對是塊寶地,偏偏這時代的土地主們看不懂涼州的發展潛力有多大。

  趙旻此言一出,這三位賢臣茅塞頓開。

  三人紛紛頷首稱善,楊彪由衷讚歎:“阿旻之言,誠良策也!"

  荀彧擔心趙旻要糧,當即將話頭堵死。

  “從文,許都而今乏糧,某有心而無力。”

  趙旻哈哈一笑:“文若先生無需解釋,旻實乃罪魁禍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