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二百零二章 二虎爭,大戰終3


  延津大寨,中軍帳內。

  魏種向婁圭作揖道:“子伯先生,我等今夜當如何行事?”

  婁圭捋須道:“我等固守不出,靜觀其變即可!”

  魏種神色微微一變。

  首發&:塔>-讀小說

  “靜觀其變?”

  婁圭胸有成竹道:“魏府君勿憂,三日內,主公必有捷報傳至,屆時,魏府君馳援之功必不可沒。”

  魏種微微嘆息,向南拱手作揖:“魏某非為衛將軍而來,實為天子出兵也!”

  婁圭捋須頷首:“二者休慼相關,本為一體,魏府君不必割裂。天子需衛將軍為漢室征伐四方,衛將軍亦需借天子之名號。”

  魏種眼眸之中精芒乍現。

  “子伯先生,衛將軍當真無不臣之心?”

  婁圭堅定頷首:“正是!魏府君儘管放心。”

  魏種鬆了口氣。

  婁圭笑道:“魏府君不必焦慮,大局已定,我等靜觀其變即可。”

  原武城城門外,曹洪見徐晃勒馬長嘆,心中不由“咯噔”一下。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徐晃壓低聲音:“子廉將軍,路上再談此事。”

  在馬蹄聲掩蓋之下,徐晃刻意壓低聲音道。

  “子廉將軍,而今明公可用之兵,已不滿萬人矣。”

  曹洪身子遽然一顫,好險沒跌落馬下。

  “公明,何以至此?”

  徐晃咬牙切齒道:“某同郡之關雲長臨陣倒戈!助淳于仲簡縱火焚糧!”

  曹洪恍然大悟:“劉玄德在彼處?”

  徐晃深深一嘆,頹然頷首,心知自己不該生怨。

  自二月至今,關羽已為己方立下無數大功。

  遑論關羽早已有言在先,若關羽尋得其故主劉備,便投奔其人。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關羽既在劉備危殆之際遇到後者,焉有不助故主安然逃離之理?

  這事兒若換成徐晃本人,也必然會如此做,因為這才是這時代的忠義之舉。

  雖然曹操肯定不這麼認為。

  曹洪話音有些發顫。

  “公明,我等而今,僅餘不足三萬兵卒?”

  徐晃黯然頷首。

  曹洪此時之心情,大抵如下:

  我有一句

  然則,牽一髮而動全身,曹操見此果斷下令。

  “子孝,子和,元讓,妙才,你四人速速率軍出寨,直取袁本初中軍!”

  曹仁兄弟、夏侯兄弟四人,各率近五千兵卒,一南一北衝向袁紹中軍。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不用曹操吩咐,許褚便向自己部曲下令。

  “兒郎們死守營寨,護衛曹公!”

  西側,趙雲冷笑不止,提槍迎上已衝至己方寨牆處的樂進。

  僅僅兩三個回合,趙雲便擊飛樂進手中的環首刀,令兵卒將其人五花大綁押入寨中。

  于禁悲憤交加,丟下木楯,提起長槍,於亂軍中迎上趙雲,試圖救回樂進…

  于禁成功送了牛奶,他竭力擋住趙雲十餘招後,便被趙雲擊飛長槍。

  趙雲猿臂一舒,揪起于禁鐵甲後驟然發力,將其人一把拽起重重拋於地上。

  兵卒們一擁而上,將摔得頭暈眼花的于禁五花大綁。

  徐晃忙不迭迎上趙雲,長槍對長槍戰作一團。

  趁二人糾纏苦戰之時,曹洪、朱靈和李典率兵欺至趙雲營寨近前。

  塔讀@^>

  在趙雲如螞蟻搬家一般辛勤運糧之下,袁紹中軍糧草輜重充足。

  曹操如今,也只是困獸猶鬥罷了。

  趙雲與徐晃激斗數十招後,槍尖一挑,將後者長槍挑飛後,順勢以槍纂一砸,便將徐晃打翻在地。

  兵卒們一擁而上,將被主將砸得暈頭轉向的徐晃五花大綁。

  趙雲復又迎上曹洪、朱靈和李典。

  趙雲在西側雖獨自對陣曹軍六員猛將,卻仍穩佔上風。

  曹軍士氣雖昂揚,但由於寡眾懸殊,是以,在趙雲以一敵三卻仍不落下風之時,勝利的天平還是緩緩向袁軍傾斜。

  東側,由於張郃死死纏住曹仁和曹純,夏侯兄弟也被袁紹的大戟士攔阻,曹軍攻勢同樣受阻。

  立於高臺指揮全軍的袁紹,與同樣立於遠處高臺之上的曹操,隔著數里對視起來。

  由於漢末三國盛行“二重君主觀”這一普世價值,所以關羽為救故主劉備,而叛其人已經算仁至義盡的曹操,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關羽此舉,在當時人們看來,只會獲點贊,唯一的差評來自於當事人曹操。

  雲某先前雖已提及多次,但如今不得不再次強調:

  官渡之戰雖被列入漢末三大戰役,但並非任何轉折點,或者極具代表意義。

  這一戰不僅偶然因素太多,而且戰後也並非改變什麼。

  老大哥、老上司袁紹依然強大到讓小老弟、老下級曹操絕望。

  真正的歷史轉折點,是袁紹之死。

  或者準確來說,是袁紹死時沒有立嗣!

  三袁內亂,方才給了曹老闆可乘之機。

  所以,雲某接著上一章,繼續為您說。

  曏者,雲某雖針對袁紹不迎劉協的原因做過分析,但並不系統。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藉此官渡大決戰之機,雲某為諸位大大系統分析一番根本原因。

  袁紹之敗,被後世歸因為“不迎獻帝、剛愎自用、派系林立”等諸多問題,甚至為此對賈詡的“嫡庶論”頂禮膜拜,將郭嘉的“十勝論”奉為圭臬。

  但經過咱們分析已知,不管是“四勝四敗論”也好,“十勝十敗論”也罷,都只是曹操一方提振士氣的嘴炮之言。

  其中的錯謬之處,雲某已一一列舉證據。

  其實,這一切都是歸因效應:也就是以結果倒推原因。

  反過來考慮,如若無那些偶然因素,則袁紹必勝,那麼屆時,“十勝十敗”豈不是通篇胡言?

  咱們言歸正傳。

  袁紹不迎獻帝,大抵可以歸納為三個原因。

  其一、袁紹與獻帝之間存在舊怨。其出於政治目的、曾惡毒攻擊過獻帝的出身與法統。

  其二、袁紹奉天子用處有限,地理位置決定其“無法利用漢室旗號”羈縻周邊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