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五章 部署定,欲猛攻上


  可憐陳群剛剛回過神,便再度愕然當場。

  “丈人之意為?”

  荀彧頷首而笑。

  “衛將軍文中之論調,深合我心矣!”

  首發&:塔>-讀小說

  《原道》成文的時代背景,是李唐中樞集權全面削弱,意識形態全面淪落之時。

  對外表現為藩鎮、宦官、外族等內外部威脅勢力猖獗,而道家、釋家理論、勢力及意識形態興盛…

  這像不像如今的漢末亂世?

  在笮融等人努力下,此時佛教已日漸興盛,至於道家…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瞭解一下!

  《原道》重新強調並深度詮釋了儒家的“仁義禮智信”,提倡並推崇以君主為代表的中樞集權。

  《原道》中闡述的這個政治理念,與荀彧不謀而合,也是根治如今軍閥遍地走、豪強多如狗痼疾的其中一條方法論。

  所以,荀彧對趙旻大生知己之感,於是其人堅定了自己的想法,決定一心輔佐趙旻,達成集權制這一政治目的。

  簡而言之,趙旻這個無恥男兼文抄公,通過搬運《原道》,成功收了荀彧這位亂世的張良兼蕭何。

  得益於此,趙旻最後一項謀劃,被荀彧所達成。

  在陳群猶自震驚之時,荀彧笑道:“衛將軍大軍應已至白馬城,若無意外,段忠明今已發兵,長文以為,而今衛將軍勝算幾何?”

  首發&:塔>-讀小說

  陳群緊緊蹙起眉頭,思忖片刻後緩緩搖頭。

  “丈人,小婿以為,勝負殊難預料也。”

  荀彧笑容收斂,頷首正色道:“變數過多,餘亦看不透。然則,長文,而今餘等既已盡人事,想必結果必不至於一敗塗地。”

  陳群嘆了口氣,頷首道:“惟願如此。”

  荀彧復又微笑起來。

  “我攜此文去尋孔北海。”

  孔北海便是原北海國相孔融。北海國至今未撤藩,為藩國而非郡。

  言罷,其人衣袂飄飄,負手施施然離去。

  陳群深揖送別。

  其人眼角餘光看得分明,荀彧肩上那彷彿千鈞般的重擔,似乎已消失不見。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趙旻與步騭出城後,到第三日傍晚,方才在暮靄中、親衛騎兵護衛下,帶著滿身風塵,疾馳而入白馬城。

  少頃,趙旻升帳,召集麾下眾人議事。

  眾人落座之後,風塵僕僕、衣衫略顯凌亂的趙旻抱拳致歉。

  “諸公,軍情如火,我等先議事再用飯如何?”

  他這主公在外奔波數日,歸來後臉都顧不上洗便匆匆忙忙組織開會,做為其人臣屬的眾人,還能說什麼?

  因此眾人皆無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