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一百五十四章 除二賊,夜談心上


  趙旻尚未開口,段煨便呵呵笑道:“壽成,你只要率一曲騎兵,老夫便隨你前往誅除伍習惡賊!”

  前文提過,漢末軍制為:

  五人一伍,設一伍長;二人一什,設一什長;五什一隊,設一隊長;二隊一屯,設一屯長;五屯一曲,設一曲…不叫曲長,而是曲軍侯;二曲一部,設一軍司馬。

  其中屯長,又被稱為屯將、百人督或百人將。屯長已算基層軍官,秩二百石。曲軍侯秩六百石,而趙旻穿越來時,便是秩千石之軍司馬。

  五部一校,由比兩千石之都尉或校尉率領,兩校為一軍,由兩千石之中郎將,甚至真、中兩千石之不同將軍率領。

  雜號將軍中位階高者,如四鎮、四徵將軍,確實與中兩千石的九卿之職等同。

  密碼伍陸彡74彡陸7伍

  漢末三國軍制,前文概括過:只需記住五二一等差數列,便可記牢漢末三國兵制。

  曹操的虎豹騎之所以精銳,是因為其兵卒是由屯長中遴選悍勇者充當,說其是千中挑一毫不為過。

  段煨所說一曲兵卒,加上基層軍官,有五百餘人。

  也因此,段煨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楊彪捋髯蹙眉道:“忠明,區區一曲兵卒,焉能誅除伍習?”

  趙旻眼眸一轉,當即恍然。

  “段公之意莫非為,斬其首腦,收編其眾乎?”

  段煨捋須自得:“正是!老夫乃受衛將軍啟發也。衛將軍位高權重,猶可孤身犯險震懾壽成,既如此,老夫何不效仿衛將軍之所為?

  伍習,叛主之臣,人人可得而誅之也!曏者,壽成已受曹孟德之命安守散關,故不便討之,今及有衛將軍之令,我等便師出有名矣。”

  前文提過,東漢末年乃至三國時期,一個主流價值觀名為“二重君主觀”。

  首發:塔-~讀小說。

  要讀懂三國曆史,這條主流價值觀絕對繞不開!

  在這個時代,臣對君盡忠之外,故吏還必須對故主盡忠。

  因為部曲制已經深入人心。

  公孫瓚老上司劉其被流放交州,公孫瓚便主動跟隨其人。

  此舉…無論公孫瓚是作秀也罷,真心也好,總之,都為公孫瓚贏下了無法想象的政治資本!

  關羽、張飛對劉備;審配、沮授對袁紹;周瑜、周泰、陳武對孫策…都是如此。

  趙旻亦然。

  顏良是趙旻故主,其人與趙旻關係便極為複雜,顏良在趙旻陣營中,也是唯一一個不是趙旻親人的親人。

  所以顏良與趙旻交談便少了許多敬畏和顧慮。

  趙旻說服程昱時,也是向程昱痛陳: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曹操只將程昱視為利刃,已失恩主之義,且程昱所做作為早已報足曹操之恩,所以程昱在毫無心理負擔,且看透大勢的情況下,才會降趙旻。

  同理,郭汜並未對伍習失主之義,伍習做為臣卻背刺其主,如此不忠不義背主之賊,在這個時代確實人人可得而誅之。

  呂布為什麼被罵得如此慘,看官們大概明白了吧?

  賈詡謀略、兵法決不在二荀之下,為何卻始終無法融入曹魏的核心權力圈,直至其人擁立曹丕、待曹丕繼位後始被重用,看官們這回懂了吧?

  某人一旦被打上“背主”之標籤,這個人在這個時代,便宣告政治生命死亡。

  智比張良、極善自保的賈詡尚且無法逃脫此厄運,遑論區區一武夫呂布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