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九十三章 單刀會,見二賊


  首發&:塔>-讀小說

  張飛聞言霍然而起,豹眼圓睜,怒喝道:“俺之計乃良策也,何談莽撞?若阿旻不敢直面二賊,又焉能將其二人收為己用乎?”

  平心而論,張飛之計看似兇險,實則並無任何危險可言。

  且不說龔都、劉闢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單說趙旻名義上身為袁紹大將軍幕府內中郎將,這二人便決不會輕易謀害趙旻。

  然而,即便如此,單刀赴會也是需要莫大勇氣的。若換成如今的袁紹,他…他還真敢去!

  曹老闆對袁紹“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的評價,簡直一派胡言。

  羅先生的立場既然是匡扶漢室的劉備和蜀漢,那麼其人便一定對欲專權的曹操、袁紹沒有任何好感。他見縫插針詆譭袁紹一番,再正常不過。

  因為我遍翻《三國志》、《後漢書》和《資治通鑑》,也未找到袁紹“色厲膽薄,做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的評價。

  《荀彧傳》中荀彧的“四勝四敗論”中,只提及“紹貌外寬而內忌,任人而疑其心。”

  而且,我若說郭嘉沒有提出“十勝十敗論”,僅有荀彧提出的“四勝四敗論”,看官們會不會震驚?

  《三國志》、《後漢書》根本沒有相關記載。

  身份證-五六三七四三六七五

  而裴松之在引用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時,明確提出這是出自《傅子》,也就是說,我裴松之不為此事真實性負責,你們找傅玄去!

  所以,咱們形成的刻板印象,真的就是事實嗎?

  反過來思考,若袁紹無能,他能與不可一世的公孫瓚死磕八年而滅之嗎?他能一統冀、青、幽、並四州嗎?

  早在界橋之戰時,遠遠落在麴義身後的袁紹,聽聞前方戰事獲勝,就下馬卸鞍,稍事休息,公孫瓚兩千餘騎兵潰兵卻驟然殺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