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旻顏良 作品

第二十一章 謀兗州,圖徐州


  趙冉從容一笑:“府君既有張、陳之才,又已識破少君慾火中取慄,想必已知少君全盤謀劃,然否?”

  董昭搖搖頭:“不然!我心中猜測,或許異於你家少君之所謀,且此事關乎我族中上下數百人之性命,不容我不對此慎之又慎!”

  趙冉心中一動:“府君欲投我家少君?”

  董昭再次搖頭:“所謂擇木之禽,得棲良木;擇主之臣,得遇明主。我先投本初兄,本初兄因我弟阿訪仕於張孟卓而見疑,我不得不投奔上黨張稚叔;

  其後,我輾轉於上黨、河內、河南三地,最終擇孟德為主。孟德以國士待我,我不忍棄之,遑論叛之!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我觀大兄似讀過聖賢書,是以欲交淺而言深,厚顏問清楚趙從文之所謀。大兄可知我意?”

  趙冉含笑道:“老朽確已知府君之意。”

  董昭說得雖極隱晦,但其表達的意思卻極為明顯:他不看好曹操,而且其原因正在於趙旻;但是,他同時也表態,自己決不會背叛曹操。

  在董昭最狼狽之時,是曹操給予了他充分的信任,並給了他施展能力的平臺。

  以董昭對袁紹、曹操的瞭解,他原本認為,官渡之戰,袁紹和曹操必然兩敗俱傷,並以曹操險勝而告終。

  此後,二人之間,或許會展開一場漫長的拉鋸戰,當然,最終極可能仍是曹操獲勝。

  但如今他親眼目睹曹操在白馬城下鎩羽,又先後經由戰報、趙冉之口聽說了趙旻攻原武、護袁紹之戰績,他心中那原本傾向於曹操的天平,漸漸向袁紹傾斜。

  若無趙旻,袁紹絕無可能如此輕易穩固後方,而且,袁紹極有可能在陽武城下,亡於關羽之手。

  況且…趙旻居然能想到攻佔濮陽!他如何能說服袁本初?

  綜上所述,他做夢都未想到,異軍突起的趙旻,竟然成了左右大局的關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