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原理(第2頁)

  “???熱空氣密度?向上浮力?重力???”眾人聽的一頭霧水,完全沒聽懂張鈺瀾的意思。

  “額…比如剛剛這熱氣球實驗,因為剛剛盧生他們吹入的空氣,遇到點燃熱氣球內部的蠟燭時,周圍的冷空氣會迅速流過熱氣球,所以熱氣球便飛了起來。

  這個實驗便足以說明熱空氣和冷空氣之間的密度差異,以及熱空氣所產生的向上浮力。

  你們再來看看這個,這是兩個相同的玻璃杯,分別倒入相同量的熱水和冷水。然後,你們可以比較一下兩個杯子中水的重量。”張鈺瀾直接用實驗跟他們說明。

  “這…不是一樣的嗎?”眾人都覺得這兩杯水不應該是一樣重嗎?

  “呵呵,到底是不是一樣重,拿商鞅方升一測量便知……”張鈺瀾並未過多解釋,而是讓他們自己去測量。

  (注:商鞅方升是秦朝測量重量的東西,是商鞅為秦國變法統一度量衡時所監製的標準量器。)

  “這…這重量還當真不一樣!”經過測量之後,果然發現兩杯水的重量有輕微的區別!

  “所以,一個物體的重量與它所排開的液體或氣體的重量之比,當物體在液體或氣體中時,它會受到一個向上的浮力,這個浮力等於它所排開的液體或氣體的重量。

  通過這個原理,就可以說明熱空氣比冷空氣輕,因此會產生向上的浮力。https:/

  纏子前輩,晚輩記得《墨經》中好似就有關於熱空氣和冷空氣的描述:天之偏氣,怒者為風;地之留氣,清者為露;陰陽不和,寒暑不時,邪行相襲,而為寒熱。

  不知您可否知曉?”張鈺瀾突然對著纏子問道。

  其實這個描述是出於漢代《淮南子·天文訓》中,張鈺瀾故意將其說成了是《墨經》所記載的。

  “這…《墨經》已遺失了大部分……老夫並不知曉這段記載……”纏子一聽,頓時搖了搖頭。

  “你小子是從哪看到的!你是不是……”說完後,纏子便反應了過來,他的手中難道有那些遺失的《墨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