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雨 作品

第二百八十二章 形墳,風形氣(第2頁)

 

    經文排布,合計劃分成八部分。
 

    乾形天、坤形地、陽形日、陰形月、土形山、水形川、雨形雲、風形氣。
 

    此即為形墳之根本,此功大成,即是化身天地日月,山川雲氣,包容萬物。至於應龍變、黃龍變、旱神掌等法門,皆是取其中部分精義,結合之形,演化而出。
 

    姜離一字一句地仔細,參修其內中之意,自然而然地,他又是念頭一動,氣墳的內容也浮現出來。
 

    天氣歸、地氣藏、木氣生、風氣動、火氣長、水氣育、山氣止、金氣殺。
 

    兩門功法雖是參修點不同,一者重於氣,一者落於形,但相互之間,卻是有著極大的重合之處。都說大道殊途同歸,便是區別再大的道路走到盡頭,也將歸於一點,何況這兩門功法本身也算是頗有淵源,皆是自“易”中演化。
 

    三皇之學,可謂是皆出於易,有所重疊,那也是應有之理。
 

    甚至於姬繼稷會想要以陰符經來囊括形墳、氣墳,進而奪天之道,也未必不是因為這三者本身殊途同歸。
 

    既是如此
 

    盤坐的身體開始變化,雙腿突破了衣衫,合為一體,化作一條蛇尾,卻生長著龍鱗,泛著銀晶般的色澤,雙臂化作龍爪,下頜處出現鱗紋,一雙如龍角,又帶著尖銳的螺旋尖角從額前長出。
 

    轉眼間,姜離便化作了龍蛇之體。
 

    他以蛇尾支著地,撐起身子來,整個人就像是一個異形的“道”字。先天一炁在體內運轉,同時也連帶著氣血在變化。
 

    八炁之中,姜離最先領悟精義的是先天木炁,但那是因為人參果的藥力給喂出來的,真正靠他自己領悟的第一炁,實則是先天風炁。
 

    此時,姜離以風炁為基,於體內演化出道道符文,匯入周身穴竅,參演“風形氣”之玄妙。
 

    “風氣動”、“風形氣”,兩者互為表裡,炁體源流,而姜離此時的肉身又是伏羲之相的道身,本身就代表著某種妙理,能夠自動適應功法,且還有大宗師的智慧、養生主的變化、齊物與一的合一。
 

    道身結合了神農之相,衣衫內的胸腹呈現透明水晶之狀,姜離以此來遍查周身,細究炁體之結合,而身軀則是倏然一動,遊走於空。
 

    先天風炁充溢於身,他本身也如同化作了風,在殿內遊走,帶起了流風,捲起了氣旋。
 

    身影被風勁掩蓋,如同一條淡薄的影子,儼然是要化入了風中不,應該說就是要化作風。
 

    那肉身正在不斷被符文分解,只要姜離一個動念
 

    “呼。”
 

    風聲突然出現了急剎,姜離的身影已是回到了遠處。
 

    “原來如此。”他感應著體內逐漸恢復的血肉,如是說道。
 

    由於這具道身以及氣墳的相助,還有道果帶來的裨益,姜離對於形墳的修煉可謂是既快且疾,短短時間內就快有將“風形氣”修成,但也因此,他發現了形墳的兇險。